到了正月初三,周恒温终于收到消息,一切进展顺利,孟家人暂时被安排去蜀地,以老和尚在蜀地的威望,他找的地方绝对安全,周北打算一个一个的分头往燕地送,先偷偷送到平昌城,再送回辽东镇。
而尹洪山用孟同飞先是稳住了蜀军,本来想与蜀军谈合作,但蜀军不见兔子不撒鹰,不把孟家人交齐一切免谈,然后吴军知道了这个消息,便派兵围了吴寨,如今那边的情况真是乱做了一锅粥,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至于最终如何解决的,周恒温和李君暂时都不感兴趣,他们要将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只盼着那边乱的时间越长越好!
收到这么好的消息,李君自然第一时间通知了虎妞,而且还让她与李奇即刻动身回平昌城,一来看看孩子,二来等等家人,虎妞这次倒没再与李君争执,极高兴的应承了。
李君看着虎妞欲言又止,虎妞看着李君的表情,以为自己的家人中有谁遭遇了不测,瞬间就有嚎啕大哭的趋势,李君吓得赶忙说出实情。
“我就是想让你到时问问你爹,你叔们,就是,内啥,我知道你们家有祖训,但是,如果有可能,有没有办法,嗯,帮帮周恒温?”
李君说道后面声音越来越小。
虎妞不可置信的问“就这事?”
李君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虎妞凝视着李君很久,看得李君都有点不知所措,想解释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正在纠结的时候,虎妞开口道
“姑娘,不是我说你,这事用得着这么为难吗?直说就是了,你对我们什么样,只要长了心的,就都知道!家里的事很多我不懂,我见到他们就直接问,他们若是有难处帮不了,或者能帮,我和李奇都是要回来的!”
李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
“我怕你家里人误会,以为我们救他们有什么企图。”
“他们敢误会!这事,姑娘就别操心了,他们若是愿意自然好,不愿意也不许误会!我自会与他们讲清楚!”
李君舒了一口气。
要说算计别人,李君从不手软,可她却打心底里不愿意自己人之间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要不然怎么叫自己人呢!哪能跟外人一个待遇?
李君刚跟虎妞聊完,胖丫就迫不及待的冲了进来,拉着李君的手就问“这都过去三天了,虎子咋还没到?”
李君顿时就傻了,原来胖丫之前没问,是因为她觉得会像上次一样,周恒温先到,赵虎在后面两三日才能到。
李君只好硬着头皮和胖丫讲了军队中的规矩,也答应胖丫,尽快安排赵虎过来看看她。
胖丫这才没耽误吃喝。
……
周恒温一直陪李君到初五,这才不得不准备离开,不过不是去宣城,而是去信阳!
昨日周恒温收到晋王的书信,晋王自然得到了消息,知晓了除夕那日在运城的事。
在信中,晋王先是大大的夸赞了一下李君,然后命周恒温先带着刘知府与段逊到信阳受审,再让运城都司的人出兵一路护送李老夫人到信阳,这样一来,李君也不得不跟着一起,对李老夫人确实是真的护送,可对李君,周恒温和李君都知道,这是一种变相的监视,那位多疑的晋王,如何会相信李君真的是恰巧赶上了这桩事!
李君很担心周恒温杀了尚武回到信阳会有麻烦,周恒温却说
“不会!尚武此次行事实在太蠢!我不杀他才会让父王疑心!”
李君想想也是,以周恒温平日里表现出来的对李君的感情,在听到那些话之后不杀了尚武,混世魔王的称号算是白得了。
李君又担心周恒温腿是假受伤的事被晋王发现,周恒温更是笑道“这种伤不似伤寒,把脉就能知道真假,我的腿又不是没断过,放心吧,我应付的来!”
李君又想了想,这里又没有x光,确实比别的病好糊弄,这才放下心来。
李君担心周恒温,周恒温也担心李君,若是李君一行人自己到信阳,周恒温反倒放心,不过是吃点苦,他知道李君不怕吃苦,可一旦被晋王派兵护送,这一路的安全倒是保障了,可消息却难传递了,真发生了什么事,李君应对起来可就麻烦了。
李君也知道,可没办法,谁让晋王是王呢!既然想不出办法,索性就开开心心的上路,也就二十多天的时间就能到信阳,人家派兵护送可由不得李君拖延时间,二十多天还是看在李老夫人的面子上,慢慢走了。
只是虎妞和李奇的离开,还有道士和李飞的出现,怕是会惹来晋王的猜忌,李君身边都有谁,一早就让许峰报给晋王知了,如今少了俩,又多了俩,晋王怎会不瞎想?
可李君坚持让虎妞和李奇回去,反正李君如何做都会让晋王猜忌,那就一次让他猜个够!
不过,李君还是暗自庆幸,道士与李飞到信阳数月,始终没能打入到上流社会!不然这次怕是真的要暴露了。
周恒温临走时拉着李君的手万般舍不得,一再嘱咐李君到了信阳,发现不对只管跑,什么都别想,李君狠狠的点头道“放心吧!我惜命着呢!”
二人依依不舍的道别,看得旁人都觉得伤心。
周恒温从两千骑兵中,分出三百人送李君抓住的那些劳力去辽东镇,剩下的一千七百人跟着他压着刘知府一家,还有段逊,快马加鞭直奔信阳!
等周恒温离开,柳翠忍不住的问李君“既然都是去信阳,晋王为啥不能让郡王带着咱们一起走?”
李君情绪低落的说“因为晋王着急用那位刘知府和段指挥使平民愤!周恒温他们快马加鞭的几日就到了,带着咱们这一帮老弱妇孺太耽误时间!”
柳翠还是不明白。
李君低声道“咱们都低估了李老夫人的分量!晋王不早早拿出个态度,给个交代,他怕失了人心。”
……
李老夫人的分量有多重?看看正月初二那日的信阳王府便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