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啊,你说诸葛天傲这人还真是运气好,咱们兄弟这样整他,还真是死不了。”
徐国公听完徐桂的话,破口大骂:“妈的,要不是那个赵宏碍事,咱们早就除掉诸葛天傲了。
徐达海说:“想要除掉诸葛天傲还不容易啊,爹你放心,今晚我就去杀了他。”
“你可不要胡来啊,这事儿要是闹到皇上那里,咱们可都得玩完。”
徐达海从兜里拿出一样东西,“爹您看,这是什么?”
“熏香?你哪里来的这东西啊。”
徐达海微微一笑说道:“爹你忘了,我那一些朋友都是干什么的?您放心啊,今晚我就让他诸葛天傲见阎王!”
当天夜里,徐达海就穿着夜行衣偷偷出门了,潜到了将军府。听到有人脚步声过来,于是赶紧找了地方躲了起来。脚步声越来越近,徐达海探头一看,是杨廷玉,秦封和诸葛天傲,看来这两位是要告辞了。
“诸葛兄,请留步,我等这就告辞了。”
“既然如此,恕不远送了。明日我做东,请各位吃酒。”
秦封和杨廷玉走后,诸葛天傲回到了房里,徐达海瞅准了时机,然后偷偷往房里喷了熏香。
诸葛天傲眉头一皱,这就倒地不知道所以然了,于是徐达海瞅准时机,然后对准他的脑袋,就要一剑刺过去,就在这个时候,诸葛天傲忽然起身,踢飞了徐达海手里的剑,然后秦封他们出现将徐达海团团围住。
“你们、你们不是?”
“我们不是走了对吗?”秦封说,“你以为看到我们走了,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将军府里,就是为了等你这条大鱼上钩,徐达海,你还有什么话说?”
“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把你送给皇上和丞相大人处置,在事情没有查清楚之前,我们是不会让你死的。”
国公府里,徐国公的心里隐隐略过一丝不安,这都马上三更了,可是徐达海还是没有回来,“桂儿,你说你大哥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
徐桂说道:“爹啊,你就放心吧,以大哥的本事能出什么事情,估计是已经除掉诸葛天傲了,正在将军府里面找宝藏呢。”
徐桂刚说完,就看到家里的大门外有人在敲。
“谁啊,大晚上的敲门,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管家骂骂咧咧,打开门一看,是羽林卫的人,“哟,几位军爷,这么大晚上的来我们府里有什么事情吗?”
羽林卫的人说:“我们是奉皇上之命,让徐国公宫中问话的,请你不要阻拦。”
徐国公说:“各位将军,如今天色已晚,皇上这么着急让我进宫有什么事情吗?”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们只负责传话的,至于皇上是什么意思我就不知道了。”
徐国公一见如此,于是穿好衣服,便朝四门三宫赶去,刚踏进金銮殿,就看到殿前面跪着一个人。
“爹,爹,救我啊爹,是诸葛天傲把我捆在这里的啊!”
赵胤就坐在金銮殿上头,目光炯炯得盯着他们父子两个。
“陛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怎么回事?爱卿,这得问你啊,你居然指使儿子刺杀朝廷大将,该当何罪。”
徐国公说道:“请陛下明察,这带兵刺杀诸葛天傲的事情,我是一概不知啊。”
“既然你不知道,那你怎么知道被刺杀的诸葛天傲?”
“这……我…………”
赵胤说道:“好了,徐国公。你还是都说了吧,一切是不是都是你指使的,包括调戏芸妃嫁祸给诸葛天傲,以及今晚刺杀诸葛天傲之事。”
“不,陛下明察,臣什么都没有做过。”
赵桓进来说:“启奏陛下,徐桂将军带兵闯宫,已经被我等革杀。”
“什么?你们杀了我儿子?”
赵桓说:“根据大周律例,擅自带兵闯入四门三宫者,以谋反罪论处,今日徐桂带兵闯宫,格杀勿论!”
徐达海说:“赵桓,你居然杀了我弟弟,我跟你没完!我一定要报仇!”
“大胆徐达海,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来人把徐达海给朕拖出去,斩!”
“慢!”赵宏对皇帝说:“陛下,昔日徐家为我大周南征北战,也曾立下汗马功劳,今日若杀光了所有的功臣,恐怕会让天下百姓寒心。”
皇帝说:“那按先生的意思,应该怎么办才好?”
赵宏说:“臣以为一切都是徐国公的过错,理应杀徐国公一人,至于徐达海,陛下可以将其驱逐出境,不一定要赶尽杀绝。”
赵胤听了赵宏的这番话,于是决定将徐国公斩杀,将徐达海驱逐出境,永世不得进入大周国界。
徐达海出了周朝国界,来到了狄国。这天,狄国国王外出打猎,见到了被周朝房放逐的徐达海。
“你是何人,看你的打扮,不像我狄国人?”
“我是周朝的前任大将军徐达海,因为一点小事,遭周朝君臣陷害,惨遭放逐,今日到贵地,还请陛下可以帮我一把。”
狄王说:“你让我帮你,我怎么帮你?”
徐达海说:“我知道周朝的排兵布阵,以及军事战略计划。你们要是用我做了将军,我保证用三年,就让你们的军队打到周朝去。”
狄王说:“那你让我怎么相信你啊?”
徐达海说:“不管你信不信,难道我还来骗你不成,我也是万般无奈之下,才想到来投奔大王的,我可以帮助大王,成就千秋霸业!”
狄王听完,哈哈大笑,“好,有意思,那本王就相信你一回,让你做将军!”
于是徐达海就在狄国安顿下来,谁也没有想到他后来会成长为周朝最大的敌人之一,成为了周朝几代君王的劲敌。
处置了徐国公,诸葛天傲的案件才算真正沉冤得雪,皇帝决定封诸葛天傲为大将军,统领整个南都的兵马,由于连年征战,将士们人困马乏,于是赵胤决定让军队休息三年,三年以后再进行统一战争。
不久,晋国皇帝文博向周朝递交了国书,愿意从此对周称臣,自称晋国国主,赵胤欣然接受。从此以后周朝在南方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