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下面的一个古装白胡子老头在那里之乎者也的引经据典已经有一刻钟了,朱寿习惯性的抬了抬手腕,只可惜没有手表。
朱寿是一个21世纪的青年工程师,不知是不幸还是幸运的穿越到明朝正德皇帝的身上。
原本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在听闻父皇噩耗后,急忙赶去见父皇的时候一不小心在台阶上踩滑了,结果脑袋磕到了台阶上当场昏迷不醒。好在当晚他就醒了过来,没有造成太大的风波,只是醒过来的朱厚照已经不是原来的他了。
弘治18年(公元1505年)十月,朱寿顺理成章登基成为大明的第十代皇帝。看着面前的一切,朱寿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他再次试图努力的回想自己如何穿越过来的,但是除了换来头痛欲裂的感觉外什么都没有得到。
穿越到明朝已经有四个月了,自从醒来后,朱寿一直处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下,不断的融合着朱厚照的记忆,对朱寿来说,就像是被鬼压床的感觉一样,经常能够清晰的感知周围的一切事情,但是却无法控制这个身体去做任何一件事情,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的能够控制这个身体了;而在外人看来,朱厚照最开始就表现的有些像是行尸走肉了,原本刘健等人还做着最坏的打算要另立新君的,可是有着来自与太皇太后王氏以及太后张氏的压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厚照僵化的表现逐渐缓解,用太医的话说,失魂症有个回魂的过程。
好在朱厚照现在只需要坐在龙椅上摆pose,实际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是内阁及六部,他只需要做一个象征性的存在就可以了,文官们此时集中精力在稳定皇帝更迭的朝局上,加上内阁和六部都是治世能臣,所以大明暂时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
今天朱寿终于彻底苏醒了,就像一个蝴蝶煽动了它的翅膀,到底会掀起一阵风暴还是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就要看他的抉择了。原本对于朱寿来说,能够成为皇帝,特别是盛世的皇帝怎么着都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这四个月的早朝却让朱寿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来当皇帝享福的,而是当孙子给底下这帮大臣来踩脸的。
朱寿怎么看都觉着这底下站着的鸿胪寺寺卿黄涛不是在恭着身子启奏,而是在仰着鼻孔数落自己。现在是个大臣都可以跳出来教训自己一顿,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四个月了,这种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否则还没有开始享福,自己就会被这些大臣气死。
“停!”趁着老头换气的时候,朱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卿家所说朕已知晓,重点!”
“请陛下广开言路,勤政节俭。子曰。。。”黄涛又开始了。
“停,刘瑾。”朱寿强忍住自己的火气。
“奴婢在。”没错,这就是明朝中期叱咤风云的大太监刘瑾,不过现在还只是朱寿的贴身太监。朱厚照登基后,他的一帮旧人奴婢,还一个都没有封赏。
“你去把那个西洋人进贡的挂钟给搬这里来!”
“遵旨!”
“陛下不可!奉天殿乃朝政重地,岂能将一些**巧计之物放置于此。”朝臣的队列中蹦出一个中年言官御使。
刘瑾愣在那里,不知道该不该走了。
朱寿看着刘瑾皱了下眉头,说道:“朕收回旨意了么?”
“奴婢该死!”刘瑾急忙跑了开去。
“不知陛下此举何意?”谢迁站了出来,姜还是老的辣,一句话就问及核心,不像一些言官,为了反对而反对。
“刚刚黄寺卿讲了有差不多两刻钟了吧。”
“嗯”,谢迁说道,不过和拿西洋座钟有什么关联么?
“父皇在世时早朝一般多长时间?”朱寿继续问道。
“大致两个时辰,”谢迁回答。
“那就是说如果按照黄寺卿的这种奏法,一个早朝只能处理四件事情了?”
“额。。。。。。”谢迁隐隐有种不妙的感觉。
“国家之事,纷繁复杂,所以朕觉得大家应该节约时间,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处理更多的国事,众卿家以为如何?”
“臣罪该万死!”黄涛赶紧的跪在了地上。
“朕赦你无罪!”
“谢陛下!”黄涛赶紧退回了队列中。
“朕决定往后提高议事效率,座钟就是计时的工具,众爱卿以后上奏要言简意赅。”
“陛下英明。”
内阁大臣刘健瞳孔微缩了一下,觉得朱寿今天有点不太一样。
黄涛是刘健的人,本来刘健的意思是让朱寿乖乖的继承明孝宗的“优良”传统,维持午朝、经诞等活动,让这个小毛孩子明白大明朝是谁在做主。
明朝的大臣就是在明孝宗的时候被“宠”坏了,文臣们不断的给孝宗讲课、洗脑,把代表这儒家集团的地主阶层的利益通过儒家圣人之言包装后变成了民众的利益,堂而皇之地将明孝宗变成了自己的傀儡。尝到了这个甜头后,文官集团就像吸食了毒品一样,再也戒不掉了,因此现在同样把这一手玩到了朱寿的头上。
朱寿好歹也是来自于21世纪的信息爆炸时代,不是这么容易被忽悠的。
刘健看到今天估计无法提这个事情了,于是使了使眼色让谢迁的人先奏事。
果然之后上奏的官员们一个个说话精炼了许多,但是还是有一个讲到修缮水利的时候开始引经据典了。好在他刚刚讲完一个典故还没有来得及讲第二个典故的时候,刘瑾回来了。
“启禀陛下,座钟抬过来了,正在大殿外。”
“很好,抬进来。”朱寿说道。
两个大汉将军将一个一人高的座钟搬了进来,放到朱寿指示的位置。
“朕现在开始宣布以后上奏的限时规定,这个座钟的表盘上有12个刻度,每人上奏和议事的时间不许超过两个刻度的一半,每个议事的时间不许超过3个刻度,顺便提一下,这个钟每走三个刻度就大概是一刻钟。”
还没等下面的群臣反应过来,朱寿问道旁边的张永,“刚刚**启奏的是什么事情啊?”
张永十分乖巧:“启禀陛下,**请求国库派发六万两白银整修陕西水利。”
“户部尚书何在?”
“臣在。”户部尚书韩文出列。
“陕西水利所需花费如实否?”朱寿问道。
“应无大错。”韩文答道。
“好,回头上一个详实的折子,银两如无问题着内阁速速办理。”
“臣遵旨。”
“还有何事?”朱寿微笑问道。
看着朱寿把刚刚唧唧歪歪的**的启奏三言两语的解决完,一些长篇大论惯了的言官只好收回了准备迈出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