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这个内廷让朕想到了锦衣卫,锦衣卫也要整顿一下了。”
锦衣卫是天子亲军,皇帝收锦衣卫军权很正常,事先知会他们是信任的表现。
“父皇自幼体弱,朕深感体魄的重要性,所以朕决定好好锻炼身体。。。”朱寿提出了要在全国范围挑择一百个少年陪练的事,自然也顺利通过了。
但是这一百个人不能随便找,本来朱寿是想招一万人的,来个百里挑一,但是内阁们不同意,认为人数太多直接给砍成了三千人,所以商议的结果是六千人。其实人数多个一两千大臣们是无所谓的,但是这个费用如何支付才是大臣们所关心的,特别是能否通过这件事为自己或自己的党羽获得利益。
朱寿好不容易把他们带进了这个坑里自然不会让他们跳出去。文官之间为了争权夺利也是非常残酷的,现在朱寿把行政权这块大肥肉扔到了坑里由不得他们不狗咬狗。
“朕决定这人员从边将、卫所和军户子弟中挑选家室清白的,要求身体健壮,头脑灵活;费用內库和国库各承担一半,由推荐的地方官府开具特殊路引,沿途驿站根据路引负责接待。吏部和兵部跟据所推荐少年的优秀程度对相应推荐官员进行相应的嘉奖。”
在场的十人年纪都不小了,徒子徒孙满天下,自然开始盘算可以在此事中从这些人手中弄到多少好处,反正皇帝把优秀与否的判断权力交给了他们,那么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
“另外户部每年播发给锦衣卫的军饷和金花银一起交付内库,朕裁徹部分锦衣卫之后节约下来的费用自然可以支付这件事。”收回锦衣卫的军饷发放权,这才是今天叫来六个阁老来的首要目的。在明朝,做士兵是一种生存的职业,有奶便是娘,户部和兵部两个文官部门把持着军饷和升迁这两个关键,又是漂没又是拖欠,明朝后期的军队怎能不垮掉。
任兵部尚书的刘大夏和户部尚书韩文内心有些不舒服,因为前任兵部尚书马文升自从成功忽悠上任皇帝打压了武将集团之后,文官集团们成功的完全控制住了那帮“低贱武夫”的军饷发放,可以名正言顺的漂没拖欠军饷了,哪个武将不听话,拖一拖他的军饷,少给一点,底下士兵一闹事,就名正言顺的拿下他,换一个听话懂事的。
所以现在他们已经开始打压锦衣卫了,不过还不是很过分,户部和兵部每边都会扣下半成,而且还会拖欠。毕竟锦衣卫是皇帝的爪牙,监督百官,是文官们天生的对头,谁没干过一些不干净的事啊。所以打压锦衣卫的收入就会逼迫锦衣卫去祸害百姓,从而名声越来越臭,而站在锦衣卫对立面的文官们自然而然是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了。
但是刚刚朱寿给了他们这么大一块肥肉,如果他们还抓着锦衣卫军饷这点渣滓不松口就是有点不知进退了。所以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虽然心中有些不舒服,但是只好将这些交还给皇帝。
最后就是将自己从浪费时间的早朝中解放出来,好空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妥协的结果是朱寿每五天要上朝一次,但是不是早朝而是午朝。
今天的战略目的都达到了,内阁们离开后,朱寿赶紧赶往太皇太后处,准备收编宦官集团。
文官的首脑们回到自己的地盘,赶紧将自己的党羽都召集了起来,开始商量皇帝今天的举动有何深意,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他们讨论来讨论去也不可能看出朱寿的目的是要把他们连根拔起,用另外一家去替代他们,唯一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皇帝从小就爱玩耍,不爱管理行政,又不希望败坏祖宗基业,留下一个坏名声。所以想到这么一个方法好把自己摘出来,可以痛快的玩耍。这次招少年进京也是同样的目的,估计又想玩什么花样。但是皇帝的这个方法还真是绝,只查税收,数字一目了然,根本就不用了解你的具体情况,想掩饰也没法掩饰,还不许加税。。。
明朝的规定是举人以上是不用纳税的,而上任皇帝形成的稳定环境使得现在读书人的数量开始稳步增长,因此已经开始出现土地兼并的情况了。看来要给下面的人说清楚了,不能太过了,否则税收不达标大家都不好看。
同时各个党派都内部通了一下气,要求明天早朝的时候对皇帝的提出几件事别找茬,还有对内廷的事情不要沾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