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扬则是一直跟在朱寿的身边,和墨玲一起陪着朱寿乱逛,主要是观察朱寿的为人顺便保护他的安全。
本来风清扬对朱寿好似一脸新奇的往那些三教九流的地方跑很是失望,因为他早就听闻朱寿还是太子时的贪玩名声,以为他是因为好奇不惜去些不安全的地方;可是跟了一个上午之后发现朱寿不是在玩,而是在打听边关军户的情况,因为只要有人在谈这类事的时候,朱寿都会装着做其他事一般在一旁偷听。看着朱寿好似玩耍一般的四处打探消息,而且听到多么悲惨黑暗的事都不动声色,风清扬才放下了以前心中的一些成见,“帝王家出来的孩子果然没一个简单的。”
经过一天的打探,朱寿发现现在这些边军已经开始向边将的私军开始发展,主要的起因就是文官集团成功的控制住了边军粮饷的发放以及人员的升迁:文官们通过各种合理理由的漂没及拖欠,导致普通边军粮饷不足,从而闹饷事件时常发生,边将为了保证边疆安稳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广招家丁,保证家丁的待遇,以家丁为骨干,镇压那些普通兵丁;而另一种就是涉足生意,甚至是违禁的生意,或自己做或开后门收分成,用这钱来养家丁或给士兵发饷。不过现在已经只有养家丁没有发军饷的了,当年的那些自己做生意给士兵们补饷的边将已经被当时的马文升清洗掉了,理由自然是私通蒙古,典型案例就是当年的东胜关的守将冯雷为人刚正不阿,他在兵部拖欠粮饷不发,多次上书无果的情况下,自己和蒙古人做起了生意给士兵们发饷,而且他只做普通的物品生意,坚决不许违禁物品如铁器之类的物品流出关内。这自然就遭到了做违禁走私生意的晋商们的仇视,于是代表晋商利益的官员们自然的将冯雷的罪状送达了朱寿他爸的手上,结果自是不言而喻的撤职查办严惩。
可是皇帝的命令是一件事,执行起来又是一件事。当那些小人们趾高气扬的对冯雷宣旨后,士兵们立马就不干了,扣压了钦差不说还要将事态扩大,要知道晋商他们干的事比冯雷严重的多,要是钦差被杀事情闹大到皇帝派锦衣卫或东厂来的地步,那就穿帮了,大家都得完蛋。于是最后经过谈判,因为冯雷也不愿背上一个叛臣的骂名,以放过自己的一对子女为条件,认罪被捕了,后来听说畏罪自杀在了狱中。
“这冯雷我也听说过一些,风评不错。后来接任他的守将是个贪得无厌之人,他花了不少银子上下打点才得到这个位置,只要那些晋商给钱,什么东西都敢放过去,至此边关糜烂,蒙古小王子年年叩关。”风清扬感叹到。
“呵呵,为了一已私利弃万民于不顾,视国家大事为儿戏,真是做的好啊。。。”朱寿总算明白后来李成梁、野猪皮、李自成之流是怎么起来的了。
晚上朱寿收到了墨四的调查结果,太原府境内满足条件的酒家有十二个,都是一对兄妹所开,女子的年龄都不大,从八岁到十五岁不等;朱寿一家家资料听过去,当听到其中一家资料的时候,嘴角轻轻的扬了起来,他知道,历史上的那对奇怪的NPC兄妹就是这家,为什么呢,因为这家酒馆的老板兄妹正是那冯雷的子女!
难怪史书上记载的如此奇怪,这冯雷的女儿冯凤儿早不福薄晚不福薄,偏偏被朱厚照找到了就福薄,八成是被暗杀掉了吧。
朱寿才不会像朱厚照那么傻,把自己放在明面上,于是请风清扬帮忙明天把他们兄妹俩绑来,风清扬大概明白朱寿想干什么了,于是同意帮朱寿这一回。
第二天等朱寿他们离开太原后,风清扬装做一个古怪的老头去冯家酒馆里找茬,冯雷的儿子本来是军人出身,哪会应付这样的刁难,自然被激怒的动手了。虽然他身强力壮,会些行伍功夫,可单打独斗哪里是风清扬的对手,几下就被打倒了,冯凤儿听到声响跑了出来,向风清扬求饶,自是被风清扬胡乱找个借口装作被激怒了,于是一手一个将两人都给抓走了。官府的效率自然是慢的出奇,也不愿意招惹这种独来独往的江湖高手,最后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而那些盯着冯家的晋商们听到这个消息也就没有注意,在他们看来,朝廷是没有这个级别的高手的,即使有也不会现在派来做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