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两人吃完了晚膳,净手净面之后,朱元璋让朱允炆坐下来,让所有人出去,然后问道:“好了,吃完饭了,你那边审的怎么样了?”
朱允炆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递给朱元璋,说道:“蓝玉招了,承认了谋逆,但只招认了詹微是同党,詹微倒是招了不少人,还有一些是蒋瓛监视到的,今天都经过刑讯,参与谋逆的一共有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何荣的弟弟尚宝司丞何宏,都督黄恪,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指挥庄成、孙让,府军前卫百户李成,与府军前卫的若干士卒。”
朱元璋接过奏折,边看边念叨:“曹震、张翼、陈桓、朱寿、詹微,傅友文,嘿嘿,傅友文,府军前卫有这么多人,真可以啊,蓝玉。”
朱元璋看了一遍,放下奏折:“允炆,你觉得该怎么处理呢?”
朱允炆想起梦里著名的蓝玉案,那达万人的杀戮,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沉默了一会儿,说:“回皇爷爷,蓝玉谋逆,证据确凿,所有主犯按律要凌迟处死,灭九族。”
朱元璋笑了起来:“允炆,皇爷爷很高兴,朕还怕你有恻隐之心,对这些人手软呢。”
“皇爷爷,蓝玉谋逆情有可原,罪无可恕。孙儿企盼皇爷爷能对其他人从轻发落。”
“啪”,朱元璋一把把手里的茶杯摔在地上,吓了朱允炆一个哆嗦,窗外的小太监也是一哆嗦,下意识的要进去,长福一把拉住小太监:“你不要命了?皇上和太孙说话,你也敢进去?”
“可是,皇上.......”
“没什么可是,在这儿待着,皇上叫你再进去。”
“好的,知道了,谢谢长总管。”
屋里,一片寂静,朱允炆跪在地上:“皇爷爷息怒,孙儿不孝,请皇爷爷注意龙体。”朱元璋看着朱允炆,似乎看到了他的父亲朱标,一样的殷切,一样的宽厚,不由得一阵心软。过了许久,朱元璋叹道:“允炆,你起来,皇爷爷和你说说。”
朱允炆坐起来,扶着朱元璋,说:“皇爷爷注意龙体,允炆听皇爷爷的。”
朱元璋长出了一口气:“允炆,你是不是觉得凌迟太残酷?灭九族太残忍?”
“皇爷爷,允炆.....”
“允炆,我也知道,但是你说历代王朝,为什么还总有人谋逆呢?”
“谋逆可以当皇帝啊。”
“是啊,可以当皇帝,你知道皇帝的权力有多大吗?亿万人匍匐在你的脚下,你的喜怒哀乐会影响亿万臣民,你一言可定任何人的生死,你富有四海,拥有无尽的财富,天下美女任你予取予求。最重要的是,做了皇帝,就不会看任何人的脸色,而是让所有人看你的脸色。这就是无上皇权的魅力,你明白吗?”朱元璋站起来,说到激动时,挥舞着双手。
朱允炆看着朱元璋,他意识到朱元璋做了二十六年的皇帝,权力已经浸淫在他的每一个细胞里,他对权力的陶醉,对威胁他权力的人、那些谋反的人那种恐惧、那种愤怒是朱允炆不可想象的。
“皇爷爷,孙儿知道,但是......”
朱元璋打断允炆的话,说:“不,你不知道,如果蓝玉成功了,我们朱家会怎么样呢?你想过吗?我们朱家每个男丁都难以活命,即使活着也是生不如死;朱家的女人可能被赐给新朝的功臣,或者沦为娼妓。这一切你想过吗?没有谁生来就是皇帝,都是在权力场里拼杀出来的,在战场上拼杀,在朝堂上拼杀,最后才能有一个幸存者。现在是我朱元璋,但是难道别人不觊觎吗?”
朱允炆愣住了,他想起了梦中明史中,那个被囚禁了五十年的儿子朱文奎,那位四叔夺位之后,就将自己的兄弟贬为庶人,儿子囚禁到五十多岁,是四叔朱棣的重孙才将他放出来,但是长期囚禁,朱文奎连牛马都不认识,活了几年就死了。虽然自己现在还没有儿子,但是一想到这个,心里不由得发抖。
“允炆,谋反是什么?你明白吗?对任何一个皇族来说,谋反都意味着有人不仅要杀你,而且还要杀你的亲人。允炆,有人要杀你,你还要对人宽厚吗?”
朱允炆语塞,是啊,都有人要杀我了,我难道要把命交出去吗?而且,自己的家人呢?皇爷爷、母亲、自己的弟弟妹妹,难道都要把脑袋交给别人,等待别人的怜悯吗?
“不,我不会,皇爷爷,我明白了,谋逆不用酷刑不足以遏制世人的觊觎之心,原因在于皇权让无数的人向往憧憬,乃至铤而走险。”
“是啊,皇爷爷老了,时间不多了,能够帮你做的也不多了,所以未免有些急躁,其实朕知道肯定有人是冤枉的,但没办法分辨,也没有时间去分辨。允炆啊,做皇帝难啊,没有时间回顾过去是否做错了,只能往前走,因为永远有事情要你处理,只有处理好未来的事情,才会有未来。”
“你父亲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臣,纯属书生之言,尧舜之所以为尧舜,在于他们能统帅群臣,重用贤才,所以才能被世人称颂,最重要的是没有人谋反成功,否则一切都是空的。”
朱允炆觉得皇爷爷说的似乎是对的,但似乎又有哪里不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朱元璋说累了,就坐下来,拿起茶杯要喝,发现没有了,朱允炆赶紧上去倒了一杯茶,递给朱元璋。朱元璋润了润嗓子,说道:“允炆,今天说了不少,咱们就随便聊聊别的话题吧。”
“好的,皇爷爷。”
“朕建都在金陵,但是很不满意,允炆有什么看法吗?”
“皇爷爷,建都确实是个大问题,目前建都的好处在于地处江南,财税重地,缺点也在于地阜民丰,容易有奢侈攀比之风,后世怕会志气消磨,出现陈后主或者李后主这种不肖子孙。”
“是啊,朕也担心这个。所以让你父亲去陕西、汴梁考察,看能否在陕西建都,在陕西建都的王朝,都要长久一些。但是自唐以后,陕西没落,不适合作为首都,汴梁也类似。还有人建议在北平,北平做过元的都城,地势群山环绕,也可以建都。”
“所以想来想去,没有什么地方是特别适合的,除金陵之外,其他地方都无法粮食自给,需要耗用民力运输粮食,元建都北平,海运稻米每年达300万石,耗损民力。”
朱允炆想了一下,斟酌着说:“大一统的王朝的首都都在北方,一般在长安、洛阳、汴梁、北平。”
“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形胜险固、漕运便利、居中而应四方。必须三者齐备,才能建都。”
“本朝建都金陵,金陵的优点是土地肥沃,不需要漕运支持,险固上有大江阻隔,但是目前长江已不足为天堑,江面比古时已显狭窄,造船技术进步,故长江险固已不足为凭。从交通便利来说,位于大明东南,对于西北鞭长莫及,所以大明很难像西汉那样开拓西域。因此金陵建都孙儿认为存在一些缺陷。”
“关中,自古乃四塞之地,北萧关、南武关、东潼关、西大散关,但自秦汉以降,水利设施破坏严重,逐渐不能自给自足,从隋唐开始,就靠东南稻米接济,黄河已经不适合航运,所以关中长安不能作为都城,因为都城必然聚集重兵,无粮则兵散。”
“洛阳,西依秦岭,东望嵩岳,北有邙山屏障,南对龙门伊阙。洛水自西向东横贯全城,依山傍水,冬暖夏凉。军事上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居天下之中,四方贡赋便利。但是自唐以来,中国多依赖东南稻米,洛阳漕运不便,无法自足,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洛阳仍然是最好的选择。地处天下之中,对西北、东北、西南均可兼顾。但洛阳残破,前期存在困难。”
“汴梁位于洛阳之东,漕运便利,但四周无险可守,如果山西和幽云之地不守,则汴梁难保,五代和北宋都深受其苦,所以在地形上,汴梁存在致命的问题,如果北方防线被攻破,蒙古人可能长驱直入,那时候就危险了。”
“再说北平,北平是是金元两朝的都城,女真、蒙古逐水草而生,可以背靠其祖地。在地形上,北枕居庸,西拥太行,东临渤海,南邻中原,所以据北平可以俯瞰中原,安史之乱即从此而起,终唐一世,幽州始终为强藩,而元朝灭宋的汉军多为幽燕之汉人。所以北平和西安的地势类似,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其腹地要远小于西安,并且过于接近长城,如果长城被攻破,那么胡人就会兵临京师。此时京师就会调集天下精兵勤王,久之,民力必疲。再者北平也没有足够的粮食,需要通过漕运或海运,如果调集精兵勤王,那么粮食的压力会更大。”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不由得频频点头,虽然不见得全对,但是这个年纪有这个见识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朱允炆梦里的世界中是一个旅参谋长,对这些问题非常了解。
“那么,允炆,你对建都有什么建议吗?”
“回皇爷爷,孙儿倾向于北平,次之为金陵,但两者都有一些问题要解决,北平建都,需要将防线推出去,彻底解决蒙古人,否则北平建都会拖累国家。金陵建都,需要解决倭寇问题,还有对西北的控制问题。”
“那你想好解决办法了吗?”
“孙儿有一些想法,但是还不成熟,需要慢慢研究完善才好。”
“允炆,你想的已经很好了,今天有时间,你有其他要问的吗?”
“皇爷爷,您觉得如何才能解决北元?”
“允炆啊,你是不是想问朕对你上次兵棋推演的看法啊?”
“嘿嘿,皇爷爷英明。”
“允炆,洪武五年的北征确实有些大意了,当时中山王徐达也是主战的,朕虽然不是很同意,但也相信徐达的军事才能,没想到会在岭北惨败,正如你们推演的,当时已经把北元赶到了墙角,就差最后一棍子了,结果却败了。正应了刘伯温的说法,不能太轻视扩廓帖木儿。至于你的表叔岐阳王李文忠,太让朕失望了,出击太慢,如果中山王决战时能得到他的支援,也许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前期迁延不前,听说中山王兵败,却轻敌冒进,最后不敢与敌决战,撤回途险些失途,全军覆没。”
“但是后来朕想了想,即使岭北决战成功了,其结果和捕鱼儿海大捷实际上差不多,蓝玉确实是个人才,一下子几乎将北元的精锐和统计机构全部消灭,相当于金国当年攻克了汴梁,将文武百官全都掠走,但南宋还是兴起了,北元也是一样。不得不承认,成吉思汗确实是一代天骄,将蒙古人的武功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大明的疆土实际上只有元朝本土的一部分,不包括漠南和漠北,我们对付其实就是元朝本部,其他的汗国没有参与。漠西蒙古即卫拉特人,所谓的林木中百姓也没有参与对大明的战争,但是如果大明击败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那么漠西蒙古还会冒出来,击败漠西蒙古还会有其他汗国。大明要想达到唐朝的疆域,太难了。”
“皇爷爷,允炆觉得我们汉人对游牧民族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了,有两个原因,我们汉人的技术领先程度不大了,汉武帝时一汉敌五胡,是因为铁器技术领先于匈奴,今天我们大明对蒙古并没有这种优势,另外游牧民族的组织更严密了,更统一了,匈奴和突厥时,其内部林立大小民族,但今天草原上的人都自称蒙古人,所以大明必须对新的战争有全新的认识,否则必然要吃大亏的。”
朱元璋惊诧的看了看朱允炆,问道:“允炆,这是你自己想到的,还是别人告诉你的?”
“皇爷爷,是允炆自己想到的,允炆最近忙着兵棋推演,总结出来的。”
“允炆,皇爷爷也是察觉到这个问题,才对出塞消灭蒙古不那么感兴趣了,因为蒙古人太多了,比以前的匈奴人、突厥人都多得多,总会有人想继承成吉思汗的荣耀。所以这些年大明的国策已经变成了防守,在长城外建立卫所,依托长城进行防御。”
“但是皇爷爷,这不是长久之计啊。”
“是啊,朕知道,但没有更好的办法。你有吗?”
“允炆现在不知道,但是会努力去解决的。”
朱元璋顿了一下:“允炆,跪下。”
朱允炆赶紧跪下:“是,皇爷爷。”
朱元璋厉声说道:“蒙古绝对不可小视,不要觉得纸上推演了几次,就小看蒙古,明白吗?”
“孙臣明白。”
“好了,你起来吧。”
朱允炆赶紧站起来,刚才吓了一哆嗦,皇爷爷发起火来,太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