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书院 > 历史军事 > 建文天下 > 第三十五节 视事之始

第三十五节 视事之始(1 / 1)

最新网址:www.botaodz.com洪武二十七年五月十五,朱元璋下旨,今后一切政事并启皇太孙处分,然后奏闻。朝廷肃然领命。

允炆视事之所在东华门内侧,奉先殿的北侧。从端本宫出来,往东穿过东角门就可以到了东宫视事之所。当他第一次坐到主位时,不由得有些恍惚。他想起了上次坐这个位置的时候,那年他十二岁,到这里来玩,父亲那时候坐在主位上,处理政事,虽然平时对自己很宠爱,但是到了这个屋子里,却很严肃。那天是个夏天的上午,父亲不知道怎的,逗他说:“要不要坐这个位置?”自己当时很高兴的点头:“恩,父亲,可以吗?”父亲哈哈大笑,把自己领到这个位置上坐下:“允炆,这个位置迟早是你的,不过这个位置可不容易坐啊,你要努力读书才好啊。”说完又是一番大笑。允炆记得自己当时在这个座位上换了几个姿势,也没觉得有什么难坐的啊,不由得问父亲,但父亲只是说,等他长大了,就知道了。可如今,自己长大了,父亲却已经去世2年了......

朱允炆坐在主位上,扫视着四周,刘三吾等几位翰林学士坐在侧位,协助他处理政事。自从洪武皇帝废除丞相,直接统帅六部,奏折就如同雪片一样的飞过来,朱元璋都需要找人帮忙才能搞定,更不用说朱允炆了。好在刘三吾等人熟悉政务,允炆遇到不清楚的地方问一下几位学士,大都能得到解决。开始的时候,进度很慢,每天都要处理到大半夜,不过幸亏年轻,还能支撑的住,不过几位学士就要轮班,毕竟刘三吾已经快八十岁了。

半个月之后,朱允炆感觉自己如同脱了一层皮,对大明帝国的状况才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也熟悉了了各部尚书,对他们印象都很不错,如吏部尚书翟善气宇恢廓,兵部尚书茹瑺威仪山立,户部尚书郁新气度从容,其他人也类似。他们的共同点是记忆力超好,对管辖范围的事情如数家珍,都是精明强干的人才。朱允炆不禁对朱元璋的眼光表示佩服,但是这些人任职时间都不长,朱元璋一般过一年半载就会杀掉一两个,或者贬斥一两个,朱允炆不由得迷惑不解,这些难得的人才难道不应该珍惜吗?也许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吧。朱允炆现在主要关注的事情有:国家岁入、粮食产量、各地灾荒和赈灾情况、布政使和都司任职情况、卫所屯田情况、边疆军事和少数民族关系等。

这一天,朱允炆拿起一份奏折,发现是安南国要入贡,已经到了广东,想了想,召过刘三吾问道:“老先生,这个奏章怎么批复比较好?”

刘三吾拿起了奏章看了一眼,道:“这个奏章老臣看过,也写了意见,建议拒绝其入贡。”

朱允炆有点奇怪,拿起奏章看了一眼道:“安南入贡的贡品很多啊,有大象、象牙、玉石,都很名贵啊。”

“可是,我朝为此次朝贡的回赐要百倍于此啊。”刘三吾苦笑一声。

“为何?”

“这是我朝规制,藩国朝贡并不是简单的朝贡,朝贡时间、朝贡人数以及入境地点都有严格的规定,而我朝的回赐非常贵重,远超其贡品,所以这些藩国非常喜欢朝供,往往是他们遇到困难时,就来我朝朝见要大赚一笔,呵呵。”刘三吾还开起了玩笑。

“另外,贡使来朝贡时,多带行商,由于其商品在大明多为稀有,大明商人往往高价收购,使臣获利良多。”

朱允炆想了想,才明白:原来所谓的朝贡不是人家多尊敬我们大明,而是我们大明花钱买面子,他们赔了面子,赚了里子。

“但是,既然是贸易,那就没什么不可以啊,甚至我们可以到藩国那里进行贸易啊。”允炆忽然想起一个事情,就说道。

“殿下,不是这样的,我大明禁止私人贸易,而且这些使臣如果东西卖不出去,往往会闹到礼部,礼部往往会出面全部买下,还是按照他们定的价格,你说这朝贡多了谁受得了啊?”刘三吾苦笑道。

朱允炆恍然大悟,原来明朝是这么做事情的啊,这么大方,后世简直难以想象啊。

“老先生,孤明白了,朝贡确实需要限制,否则大明就成冤大头了。”

“是啊,殿下,所以让他们退回吧,大明不接受朝贡。”

“恩。”朱允炆在奏折上做了批示,让安南时辰退回。

......

过了一会儿,朱允炆发现一个辽东屯田的奏折,是兵部上的,朱允炆想了一会儿,对刘三吾说:“老先生,能否给我说一下辽东屯田的情况?”

刘三吾楞了一下,道:“辽东为燕京左臂,三面濒夷,一面阻海,山海关阻隔内外,亦形胜之区也。历代设置郡县,我朝尽改置卫,独于辽阳、开原设安乐、自在二州,用来安置内附夷人。”

“目前辽东都司辖二十五卫、二州,辖区东起鸭绿江,西抵山海关,南达旅顺口,北至开原。”刘三吾走到舆图上为朱允炆指点了一下。

朱允炆仔细的看了一下,大致包括后世辽宁的大部,这块地方他很熟悉,包括抚顺、沈阳、丹东、锦州、大连和山海关,这是让他魂牵梦萦的土地啊......

“殿下,殿下.....”刘三吾发现朱允炆愣神了,不由得提醒道。

“哦,没事,孤知道了,我想知道辽东都司的屯田情况如何?”朱允炆晃了晃脑袋说道。

“辽东位置非常重要,如果蒙古南侵,辽东可以从侧翼进行攻击。但近年来,蒙古重心西移,辽东战事较少。这次茹尚书的奏折是希望修改站屯比例,之前是八分屯田,二分站守,想改为全部屯田。”

“哦?辽东如此安定了吗?”

“是的,自从洪武二十年盘踞金山的前元丞相纳哈出降服之后,辽东再无大的战事。我朝在东北设置了辽东都司。”

“那辽东以北呢?”

刘三吾笑了笑说:“殿下,辽东以北我大明没有真正的统御,只是羁縻而已,也没有主事的长官和驻军,多为当地的女真卫所。”

“为什么不驻军呢?”

“殿下,这些地方过于寒冷,无法居住,而且蛮族众多,兵少不足固守,兵多则给养不足,且当地蛮族较为恭顺,故不驻兵,也无民事长官。”

呵呵,朱允炆有些不以为然,后世的东北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怎么会不适宜驻兵呢?而且这里后世崛起了满清,给中华民族造成了诉说不尽的伤痛,开国的屠杀和灭亡前的丧权辱国,间接造成了几千年来,中国的没落,甚至为东瀛小国欺凌。在前世战死时,他也忘不了那种绝望,那种落后的无奈,那种无助的痛苦......

“那么,老先生,你那边有辽东的资料吗?孤想看一下。”

“这个老臣有一些,但是更详细的需要去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调取库档。”

“好的,孤知道了,谢谢老先生。”

朱允炆让刘振去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调取辽东的资料,自己拿起刘三吾给的资料看了起来,边看边做一些笔记。

军户制度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能和当时战乱和鲜卑入侵有关。本朝的军户世代为兵,子孙皆入“军户”。卫所的设置确保了战时有足够的兵源作战,并且在承平时,也不会给国家增加负担,这其实在理论上非常完美的,只是苦了军户而已。明朝承元末大乱,边疆多为异族而少汉人,所以打下一个地方,朱元璋往往命令军队就地屯田,很快的荒凉的边地就变得富饶起来,当时全国有卫所四百多,开垦的土地占全国十分之一强,对繁荣边疆,巩固边防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做法如下:每个军士受田五十亩,官府给予耕牛、农具,教授种植,免租赋,亩税一斗,总计每军户负担为五石,其余为本卫所官军俸粮。朱允炆看到这里,感觉似乎军户的负担也不重啊,即使初期比较辛苦,但随着年限延长,积攒的财富会越来愈多,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其结果是基本能解决军粮自给,而又不影响战斗力,如一万军户就有五万石军粮。辽东都司官兵十余万,则会有五十万石的军粮,足以自给了。这个制度不错啊,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因为明后期卫所军战斗力差是出了名的,另外还有大量的军户逃亡的问题,朱允炆想不明白,就去问刘三吾。

“老先生,军户这种制度有没有什么问题啊?”

“问题?老臣没有看出有什么问题,半耕半战,如果战事吃紧,朝廷会征调民粮支持,但战争结束后,自然会慢慢恢复。实乃富国强兵之良策啊”

朱允炆语塞,好像确实没什么问题啊,军户负担不重,虽然都在边疆,但土地要大的多,为什么会出问题呢?允炆疑惑不解,但也只能放下,等慢慢思考了。

就在这时,刘三吾突然走了过来:“殿下,老臣想起来了,辽东屯田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之前辽东卫所给养一直靠从江南海运,但海运风险极大,一旦倾覆,就会损失惨重,还会伤亡官兵,所以皇上的设想是如果屯田能够自己自足,那么海运就可以停下了。所以茹尚书的这个奏折应该是秉承了皇上的意思。”

“海运?皇上?你说这个奏折是皇上的意思?”

“皇上之前提过,不忍心海运导致官兵伤亡,有意停止海运,也是皇上宅心仁厚,所以茹尚书才会如此上奏。”

“好的,孤知道了,谢谢老先生。”

......

之后这两个奏折分别和礼部尚书任亨泰和兵部尚书茹瑺确认了一下,发现他们也是同样的意思,就批示,转呈朱元璋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朱允炆处理奏章越来越熟练,被朱元璋打回来的越来越少。后来爷孙的意见分歧就主要在量刑的轻重上,朱元璋执法严苛,而朱允炆则主张不要过于严苛,爷孙偶有争执,但大体上还算和谐。朝野也一片赞扬之声,称赞皇太孙宅心仁厚,上体天心,心怀百姓,执法严而不酷,真乃百姓之福。朱允炆听说了,反而对朱元璋更加恭谨,对百官更加宽容,自己不懂的也虚心讨教,从来不会不懂装懂,胡乱判决。

批完奏章之后,朱允炆一般会去乾清宫赔朱元璋说说话,待朱元璋就寝了才会回去。

回到端本宫之后,刘振会把今天武学的简报拿给朱允炆看,这是他要求王度、齐德、黄子澄、铁铉每天都要写的,在简报上他会进行批示,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和修正。此外,令齐德和王度一起合作,将古往今来的重要战例分析成书,并作为教材,让参谋室的参谋进行推演,尽可能的开拓参谋的视野,加强兵棋推演的通用性和准确性。自己找不到如同道衍大师那样的战略家,也没有朱棣那么勇猛的人,只能靠收集众智,群策群力去击败他了。

这天晚上,朱允炆刚回到端本宫,刘振就进来了:“殿下,锦衣卫指挥使宋忠在外面候见。”

“宋忠?他有说什么事情吗?”

“没有。”

“好吧,你让他进来吧。”

过了一会儿,锦衣卫指挥使宋忠走了进来,先对朱允炆施礼,然后道:“太孙殿下,末将夤夜前来,有要事禀报。”

“请说。”

“末将最近发现京中有一股流言在流传,就是最近几日的事情,但是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哦?流言?什么流言?值得指挥使这么晚来见孤?”

“末将已经禀告过皇上,不过皇上要末将到皇太孙这里也禀报一下。至于流言......”宋忠看了看左右,有些为难。

“呵呵,没关系了,这里都是自己人,有什么流言你就说吧。”

“好吧,末将就说了,最近京中流言说,皇太孙穷兵黩......黩武,好大喜功,不识兵法却喜欢用兵,可惜将士枉死无人收......收尸骸,燕王英明神武,用兵如神,是当之无愧的......当之无愧的领袖,跟着燕王,才能活命,才能,才能荣华富贵。”宋忠说的很慢,不时的偷眼看着朱允炆的脸色。

朱允炆脸色如常,没什么变化,待宋忠说完,没有说话,拿起坐上的茶喝了一口,闭上眼睛慢慢的咽下去,手里摇晃着茶杯,道:“宋指挥使,还有呢?”

“殿下,末将是昨天听到这个流言的,就赶紧去追查源头。但是传播的源头很不好查,基本可以确定几个源头,一个是城内的两个酒楼风满楼和醉仙楼,还就是秦淮河的青楼一带,还有要给似乎和鸡鸣寺有关。”

“鸡鸣寺?”朱允炆不由得想起了溥洽法师,但仔细一想,他没有必要这么做,他师傅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帮助自己,溥洽不可能对自己不利。等等,他忽然想起了溥洽曾经说过的北平庆寿寺主持道衍大师的土地法能来鸡鸣寺挂单,难道和这个有关系?

“宋忠,你怎么知道和鸡鸣寺有关。”

“殿下在鸡鸣寺悼念先太子时,锦衣卫奉命保护殿下,在山下设置了哨卡,自己观察上山下山的人群,每天都要一个菜农上山送菜。在追查流言来源时,发现这个菜农也同时给风满楼送菜。据调查,这个人曾经在人前说过这个流言。”

“那么,这个人呢?”

“这个人已经失踪了,我们注意到这个人时,这个人就已经找不到了。”

“他有什么亲戚和家人吗?”

“他没有家人,亲戚都在乡下老家,所以线索就断了。”

“那指挥使大人准备怎么办呢?”

“殿下,末将一定全力追查,一定查出结果。”

“那你认为,这个流言是燕王叔散播的吗?”

“末将不敢,”宋忠跪在地上,有点魂不附体:“末将怕是有人故意离间皇家骨肉,所以要查个水落石出。”

“好的,辛苦你了,不过鸡鸣寺有一个挂单的和尚叫法能,你可以去关注一下这个人,不过不要打草惊蛇,有了结果要随时要孤禀报。”

“是,殿下,一定。”

朱允炆把宋忠扶了起来:“宋指挥使,孤会记住你的,希望你不要让孤失望。”

“一定的,末将一定竭尽所能。”

“好的,把调查资料留下,你去吧。”

宋忠走后,朱允炆在桌案前坐了一会儿,燕王叔,看来你已经动手了啊,看明史,你在洪武年间还是很恭顺的啊,那到底是你篡改了历史,还是被自己的一系列手段给吓出来的啊?这个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才能破局啊。

招手叫过刘振,把宋忠的调查资料递给他,你告诉刘铁,让他明天把这些信息送到武学,交给王度,一定要保密。

刘振点头应是。

朱允炆洗漱了一下,就上床就寝了,知道燕王叔开始动手的消息,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多紧张,反而有一丝丝兴奋,终于开始了......

最新网址:www.botaodz.com

最新小说: 大秦:仙国帝君 梦幻西游:最强龙宫 大唐:神级选择 亿万神豪:从无限返利开始 独宠贵妃 大唐:开局娶长乐,她却逃婚了 网游CF:我成了生化幽灵 大宋小王爷 怀了天下第一的崽 锦衣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