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为公司文员上班的第三天,总经理吩咐弄个材料。
在办公室副主任指导下,我深入到车间、区队认真调研,然后锁门闭户,一人关在屋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虽然说不上呕心沥血,也算得上殚精竭虑。在交稿期限的前一天,完成了《试论企业的人才与管理》,
办公室主任戴上足有半寸厚的眼镜,瞄了瞄材料开头和结尾,“啪”地合上文件夹,没说好歹,让我呈分管副总经理。
分管副总经理很和气,一边看一边笑眯眯地说:“不错……嗯….会写小说的文化人,到底不一样,很有文采嘛……送总经理吧!”
总经理放下手头的活儿,一目十行地把材料过了一遍,将文件夹还我时很关心地说:“瞧你这眼……熬了不少夜吧?”
我兴冲冲地把文件夹送还办公室主任。主任头也没抬,问:“批了?”我“嗯”了一声,颇有些得意。
主任把眼镜凑到文件签批单上,伸出食指在“领导意见”栏中点了点,“你看——”糟糕!我光顾着高兴,没看领导批示。
分管副总经理的草书龙飞凤舞:“稍显一般化”;总经理楷体更是中规中矩:“能否往深处开掘”?
领导的意见很中肯,于是,我重拟提纲,再次下到车间、区队,和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的心声,一连就是十几天。办公室主任体谅我辛苦,让副主任将修改后调查报告送领导。
很快,分管副总经理的批示来了:“有进步,但仍显新意不足。送总经理阅示。”
总经理批的是:“井不深,不出水,出水也不甜,再往深处挖。”
领导的批示,特别是总经理的批示,言浅意深,充满鼓励和期待。
如此,我一而再再而三地下到基层,又是开座谈会又是搞问卷调查,翻阅了如山的资料,还到相关科室咨询,决心把井挖深些,再深些。
改到第十稿时,主任问我:“这材料……弄多久啦?”
我算了算回答:“差两天不到二个月”。
主任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嘟哝了声“差不多了”。说:“把初稿给我!”
我疑惑地把初稿交给主任,然后眼瞅着主任将鼻头磕在稿纸上,逐字逐句逐标点地认真读了两遍,一字未增一字未减。之后又让我依次送了上去。
分管副总经理的批示相当简洁:“深刻!请总经理定夺。”
总经理走马观花后妙笔生花:“水有源,树有根,深挖能够出精品!”
总经理特意将“精品”二字书写得潇潇洒洒,仿佛是在说他写的“精品”才是真正的“精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