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妇人向戴至德递交申述状,戴至德正要下笔批示,老妇人突然问左右的人,“这个人是刘仆射还是戴仆射”,别人告诉她这位是戴仆射,老妇人竟然说道,
“这是个不管事的仆射,叫他把申述状还给我”,戴至德不以为忤,让人把申述状还给了老妇人。
戴至德任职期间,没有象刘仁轨那样惊人的业绩,也不善言辞,但他死后,唐高宗极为痛惜,“自从我失去了戴至德,再也听不到很多意见了,
他活着的时候,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从来不肯放过”,唐高宗把戴至德以前的奏章都拿出来,竟然装了满满的一匣子,皇帝边看边流泪,大家这才明白戴至德的为人处世。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吐蕃入寇,刘仁轨被任命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防备吐蕃的进犯。
他多次向唐高宗上书,提出备战方略,都被李敬玄借故压制,刘仁轨怒火中烧,决定让李敬玄栽个大跟斗。
官场争斗,阴谋诡计,刘仁轨烂熟于胸,相比之下,稍嫌质朴的李敬玄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刘仁轨知道李敬玄是个文人,不善战阵,偏要推荐李敬玄来接替自己,李敬玄颇有自知之明,极力推辞这个重任,唐高宗竟然说道,
“如果刘仁轨要我去带兵,我也得去,他要你去,你怎能推辞”,李敬玄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得硬着头皮前往,接替刘仁轨担任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兼任检校鄯州都督
。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唐军与吐蕃展开会战,李敬玄坐失不救,唐军折损过半,黑齿常之在战斗中脱颖而出,一路升迁,后来威震朔方,
成为大唐的燕国公,反映了刘仁轨的识人之明,但是,刘仁轨与李敬玄的意气之争,葬送了多少唐军将士,正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虽然刘仁轨荐人不当,却并没影响到唐高宗对他的信任,刘仁轨在朝堂之上左右逢源,一如既往。
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他兼任太子太傅。《朝野佥载》上有这样的记载,少府监裴匪舒建议皇家卖掉马粪,每年可获利二十万贯,唐高宗征求刘仁轨的意见,
刘仁轨认为不能给后人留下大唐皇家唯利是图的印象,这件稳赚不赔的事情就此
作罢。《资治通鉴》上记载,裴匪舒为唐高宗建造了一座精致的镜殿,落成之日,唐高宗邀请刘仁轨一同前去观看。刘仁轨一见之下,急忙下殿,唐高宗心中疑惑,赶紧追问原因,刘仁轨回答道,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刚才从镜子里看见了几个天子,实在是不祥之兆”,他的危言耸听马上唬住了唐高宗,皇帝立即叫人把四周的镜子统统剔掉。
刘仁轨在官场打滚了一辈子,心中起了激流勇退的念头,他以年纪老迈为由头,要求退休回家,皇帝依依不舍,
让他以太子太傅的身份继续挥余热。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
多年来一直代唐高宗处理政事的皇后武则天抓住机会,走上了亲政的舞台,刘仁轨再度出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负责留守长安。
他以年老体衰向武则天请辞,并以汉朝吕后家族灰飞烟灭的事实,规劝武则天不要重蹈覆辙,武则天派武承嗣去安抚他,将他进封为郡公。刘仁轨无力回天,却知道趋势避祸,不久就让武则天对他彻底放了心。
宰相裴炎奉劝武则天归政于李家,被武则天以谋反罪名下狱。为了试探刘仁轨的态度,武则天派姜嗣宗从洛阳来到了长安。
刘仁轨很快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却听到姜嗣宗自我吹嘘道,“我早就察觉到裴炎行动有异了”,刘仁轨问道,“你真的早就知道”,
姜嗣宗爽快回应,“当然了”,刘仁轨就让他给武则天捎去一份奏章,武则天看到奏章后,马上将姜嗣宗绞死,原来刘仁轨在奏章上写的是,
“姜嗣宗早就知道裴炎要谋反,却未曾告”,一条性命就这样为刘仁轨洗脱了猜疑。
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武则天启用新的官制,
刘仁轨被任命为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公元685年3月2日,刘仁轨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将他陪葬乾陵,赐其家实封三百户。
刘仁轨的儿子刘浚官至太子中舍人,垂拱二年,遭到酷吏陷害,被杀身亡,妻子籍没。
唐中宗李显复位以后,因为刘仁轨曾任东宫旧属,追赠刘仁轨为太尉。刘浚的儿子刘冕,开元年间曾任秘书省少监,
他请求唐玄宗为自己的祖父刘仁轨立碑褒扬,得到皇帝的肯,刘仁轨的谥号为文献。
纵观刘仁轨的一生,最光彩的亮点就是白江口战役,这场海战的深远影响,恐怕连刘仁轨自己都未曾料到,
中华文化的火种从此保留在了日本、朝鲜,华夏后人的不肖,使锦绣河山两次沦为异族之手,剃易服,金钱鼠尾,华夏后人已经不记得祖先的衣冠服饰,到了今天,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不得不接受一个令人痛心的结论,要了解大唐文化,去看日本,要了解大明文化,去看韩国,要了解鞑靼文化,
去看当今中国,所幸的是,日本和韩国让我们看到了祖先的风貌,以它们为榜样,也许,这正是中华再度崛起的契机?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阿史那杜尔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中的台词,每当阅读阿史那社尔的传记,
就会想起哈姆雷特的内心交锋,他们同样都是出生高贵的王子,哈姆雷特为复仇而煎熬,阿史那社尔在为异族屠杀同胞的时候,
也一定有过内心的迷茫,他在为谁而战?他在为谁征服那些辽阔的土地?回望初唐的历史,阿史那社尔的一生都笼罩在迷雾当中,隐隐约约,让人看不清楚。
先,他是属于哪一个人种?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在陕西礼泉县的昭陵墓道上,原来本有阿史那社尔的石像,
现在只剩下汉白玉的基座,根据前人留下的史料,阿史那社尔的石像是高鼻深目的形象,与中原人士大相径庭,那么,他属于高加索人种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再者,他出生于哪一年?新旧唐书上都没有相关的记载,但是,考古学的成果大致可以推算出他的年龄。
近年来在陕西西安出土了阿史那摸末的墓志,阿史那摸末是突厥处罗可汗的长子,也就是阿史那社尔的亲哥哥。阿史那摸末死于贞观二十三年,享年四十有三,倒推回去,他应该出生在公元6o6年,那么,
作为弟弟的阿史那社尔只能出生在公元6o6年以后,由此,大致可以推算出阿史那社尔一生活了四十多岁。史书上记载,“年十一,以智勇闻”,“处罗卒,哀毁如礼”,
当时突厥人盛行的是“血泪祭”,那就是父亲死了,儿子用刀在自己脸上划出一条条的道道,表示悲痛万分,激情表演之下,还可能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对死人的献祭。不过,阿史那社尔后来当上了大唐帝国的驸马,
如果真的仪容被毁,李世民是断不会将自己的皇妹嫁给他的,到底阿史那社尔“哀毁如礼”是如何一个哀法,笔者也被史官弄得糊里糊涂。
阿史那社尔拜为拓设(拓亲王)时年方十一岁,他在漠北建起象牙装饰的大旗,作为部落领的标志,
与他的堂兄弟颉利可汗的儿子欲谷设(欲谷亲王)各自统治着铁勒、回纥、同罗等部落。
作为一位高贵的王子,他似乎没有染上骄奢淫逸的毛病,十年时间没有向当地征收赋税,别人劝说他聚敛财产,他坦然对答,“部落既丰,于我便足”,
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使手下众人皆畏而爱之,认为他是一个好头头。阿史那社尔曾多次劝说颉利可汗不要对外用兵,都被颉利可汗当了耳边风。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动了玄武门兵变,杀掉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还有他们的十个儿子,
唐高祖李渊禅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这时,颉利可汗认为有机可乘,
就与突利可汗合兵二十万,大举入寇唐境,这中间,很可能就有阿史那社尔这位亲王的参与。虽然尉迟敬德在泾阳(今陕西泾阳)大败敌军,
但未能阻止突厥人的攻势,颉利可汗的军队一直推进到渭水便桥北岸。颉利可汗派执失思力到唐廷探听虚实,瞬即被李世民扣留,
李世民仅率六骑驰至渭水河边,严厉斥责颉利可汗不守盟约,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王者风范,一定给了年轻的突厥亲王以极大的震撼,
游牧民族向来崇拜强者,后来阿史那社尔投奔唐朝,老老实实为李世民看守宫禁,
浴血奋战为大唐东征西讨就不显得突兀了。此时,铁勒、回纥、薛延陀趁着颉利可汗倾巢出动、漠北兵力空虚的当口,一同起兵反叛,欲谷设带兵前往镇压
,被打得大败而逃,阿史那社尔出兵作战,却根本不是薛延陀的对手,他只得率领余众西保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北破城子),
与此同时,大唐正在积蓄力量,训练战士,准备给予东*突厥以毁灭性的打击。
贞观四年(公元63o年),大唐铁骑雷霆出击,一举灭掉了不可一世的东*突厥汗国,阿史那社尔的叔叔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被迫在庆功宴会上为太上皇献舞,此后,
大唐北部边境数十年间没有爆大的战事。此时,西突厥咄6可汗兄弟争位的斗争已然进白热化状态,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阿史那社尔乘机攻下了西突厥近一半的国土,拥众十万,自称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尔一直咽不下为薛延陀所败这口恶气,立足未稳,就准备对薛延陀用兵,史书上说,
“不平延陀而取安乐,是忘先可汗,为不孝也”,把攻打薛延陀的理由归结为阿史那社尔的孝心,
多半是以汉人史官之心,度突厥男人之腹,游牧民族自有不同于汉民族的生存规则
,在那里,贱老贵壮,把失去劳动能力的亲人丢到冰天雪地里喂狼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谁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尽管手下的各部落酋长一致反对向薛延陀用兵,阿史那社尔还是一意孤行,
最终自尝苦果,西突厥遂成了咥利失可汗的天下,阿史那社尔败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旧址),身边只剩下一万多残兵败将。西突厥虎视眈眈,
薛延陀穷凶极恶,阿史那社尔已经无法在当地立足,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他率领部众一路东行,投靠了大唐帝国,开始了人生新的篇章。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正月,唐太宗李世民接见了阿史那社尔,将其部落安置在灵州以北,给予了阿史那社尔相当优厚的待遇。
阿史那社尔成了大唐的左骁卫大将军,娶了李渊的第十九女衡阳长公主为妻,成了大唐的驸马都尉,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
而阿史那社尔的亲哥哥郁射亲王阿史那摸末入唐以后仅娶了平夷县主李氏,可见,李世民对阿史那社尔更多了一层意气相投,一见如故之下,
他竟然允许阿史那社尔持刀持枪,带领手下为自己宿卫,丝毫不担心过去的敌人会借机反水。
往后越来越差了,呵呵,也是,历史名将也就那么多,往下写自然水平越来越差了。
阿史那社尔只打过一仗,算不上顶尖名将。至于秦叔宝,他干的是保镖的角色,算名将么?李世民脱下战袍之后,
他的保镖们都从此远离战场——皇上的保镖去保护名将?贞观年间的战争,
是李靖李绩侯君集的天下,再次一些是薛万彻李道宗等人的表演舞台,怎么都轮不到秦叔宝。
至于李唐定天下,屈突通等人的战绩比秦叔宝显赫多了——好歹也是独当一面的大将而不只是保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