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书院 > 历史军事 > 赤诚的年代 > 第45章 两国维新

第45章 两国维新(1 / 1)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徐锡麟听到这话后,先是觉得新奇,再细细一咀嚼后,脸色大为动容。

徐锡麟一脸肃然,他沉静地看着许正阳,胸中却是波涛起伏,汹涌澎湃。

深吸了一口气,徐锡麟对许正阳说道:“文彬,想不到你小小年级,居然有如此见识,能说出这种话,非得有大智慧大勇气不可。”

许正阳脸霎时就红了起来,这论断可是太祖总结出来的,集智慧与勇气,美貌与博识的是太祖他老人家,可不是他许正阳,自己只是一个无耻的偷窃者。

徐锡麟看到许正阳脸红了起来,以为是自己的极赞让许正阳感到难为情,又说道:“我并非对你夸耀过度,你能得出这种论断来,非常人可及,以后必有一番大成就。”

“哎,徐大哥,你就不要再夸了,你都夸得我不好意思了,你觉得这话对你能有帮助吗?”许正阳脸红得像熟透了的苹果。

非常人可及,能干出一番大成就的是太祖,许正阳心中很是佩服徐锡麟的判断,可这人却不是他许正阳,当然,他心中也是希望自己能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

徐锡麟看到许正阳的窘态,笑了笑:“就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怎么夸你,你都当得。”

顿了顿,徐锡麟接着说道:“这话对我太有帮助了,以前总不明白日本帝国明治维新能成功,我国的维新改革却不过百日就失败了,皇帝还被软禁差点被废,听到你这句话后,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啊。”

“哦,徐大哥,你给说说看,你是如何看待日本和我国的维新改革的。”许正阳对日本维新和百日维新的异同也不是太明白,也想听听徐锡麟的见解。

“日本幕府闭关锁国,让日本积贫积弱,但幕府掌握着军队,控制着日本朝廷,日本天皇毫无实权,幕府是日本最大的一股势力。日本其他各大名诸侯希望改革图强,但他们势力远远不及幕府,但他们自己却有武士军队,那些大名联合起来,形成了一股可与幕府对抗的势力,最后经过战争,打败了幕府的军队,消灭了幕府,日本天皇才得以在掌握军队实权的改革派的支持下成功进行维新改革。”

“而我国,大体情形与日本差不多,当今皇上手上没掌握一点兵权,太后一句话就将他软禁了,百日维新就半途夭折了。若当时掌握兵权的荣禄、袁世凯、李鸿章等人肯支持朝廷改革维新,我国何至于像现在这般越来越弱,怎么会有庚子赔款这种奇耻大辱。”

许正阳听完徐锡麟对中日两国改革维新的看法,心中明白,这大概也是这时这个时代的大清国士子们的主流观点。

许正阳以前在论坛中看到过许多分析两国改革的帖子,像徐锡麟他们的这种观点,论坛上面都认为这是最表面的看法,实质性的东西还在表象之下。

“徐大哥说的是,军队是国家的暴力机器,是为国家政权保驾护航的,太后掌握着军队,任何对她不利的事都会被她摧毁、消灭。只是小弟对中日两国的改革维新有不同的看法。”

“哦,文彬,你有什么看法,说出来听听。”徐锡麟觉得许正阳既然能说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话来,见识肯定不凡。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以利益为基准;而国内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好坏,还是以利益为前提。徐大哥,这话你认同吗?”许正阳问道。

“嗯,确实如此。就好比我家,我家在绍兴开店铺做生意,结交各方,还不是为了生意好做,各方愿与我家结交往来,还不是我家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徐锡麟沉思了一会儿,抬头表示赞同。

“就是这样。日本明治维新前,欧美各国先是和日本各大名接触进行商贸活动,让各大名因商贸而获得了比闭关锁国多无数倍的利润。但是掌握日本朝廷政权的幕府,害怕各地大名和西方进行商贸强大起来威胁到自己对日本的统治,就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拒绝开放全国各地进行商贸,这就让和西方贸易尝到了巨大甜头的各地大名极为不满。而西方列强为了向日本倾销商品,也对日本幕府的这种闭关政策不满,于是就支持各地大名起来反对幕府。西方列强本来是打算让日本乱起来,好让他们更好的控制日本,攫取更大的利益。只是日本各大名因和西方交往,日本的爱国志士向西方学习,又将国内各大名势力团结起来一致倒幕,最后通过战争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实行君主立宪,进行改革维新。日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是全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二是国内爱国势力团结一致,三是西方列强的支持,四是其倒幕战争快速取得了成功,让西方列强判断失误,反应不及,没能及时进行干涉阻扰。”许正阳一口气说了一大堆,端起茶盅就喝了个底朝天。

徐锡麟认真仔细地听完许正阳的话,然后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许正阳也不打搅他,静静坐着等他思考。

徐锡麟这一思考,就有近半个小时,他眼中精光直冒,长呼一口气道:“文彬对日本帝国的明治维新分析鞭辟入里,深入骨髓。可笑我仅看到表象就自以为得其道,这几年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真是惭愧啊。”

徐锡麟又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古人诚不我欺也。文彬再说说你是如何看待康梁百日维新的。”

许正阳拱了拱手,说道:“谢徐大哥谬赞。诚如徐大哥刚才所言,我国的那场改良运动国人叫康梁百日维新,而不是叫光绪维新,这里面就大有名头。”

“哦,里面有何含义,文彬快说,老哥我洗耳恭听?”徐锡麟身子微微前倾。

“百日维新这场改良运动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翁同龢等人为首发起的,除翁同龢外,康梁等人既非朝中贵官,又非官场科举进士及第的新人,更非名流宿老,不过一群热血士子而已。只因国势艰危,其意与上和,简在帝心,得以超擢而主掌改革权宜事项。然后康梁等人根基浅薄,却急于求成,其改革触犯了满人权贵的利益,惹来权贵们的极力反对阻扰;又因他们年轻幸进,轻易就进入朝廷中枢,锋芒毕露,让那些洋务改良派羡慕妒忌恨,虽然不反对他们主导的改革,但也不明言支持他们,只在旁边隔岸观火,看他们和守旧的满人权贵相斗,等双方斗得两败俱伤之后,他们再出来收拾局面,毕竟这些洋务派的封疆大吏才是改革的主要力量。”

许正阳说得嗓子冒烟,只停下来,许忠在旁赶紧将茶水递上。

“看来这是康梁等人操之过急了,没有能团结这些洋务派的封疆大吏等人,白白闲置一大助力不用,自身又身单力薄,如何是那些满人权贵的对手,只可惜了一腔热血。”徐锡麟在许正阳停顿下来时感慨的说道。

许正阳喝完茶接着说道:“大清官场讲究的是资历,康梁骤起,资格名望皆不及而占据高位,居于人前,那些封疆大吏岂甘于其下,他们不得那些人的支持是必然的。若改革成功,那是康梁等人的功劳,若大一块蛋糕,康梁等人将会分得大半,这让在各省干实事的督抚们如何心甘情愿。而康梁等人的改革,会让许多朝廷权贵和旗人的利益大为受损,这是一股最主要的阻力,但偏偏这些权贵和旗人又紧抱着太后的大腿,太后和他们利益紧密关联,而且太后也需要他们的支持。太后是通过辛酉政变废除顾命八大臣掌握朝廷大权的,手腕高明,又掌控着军队。当今皇上锐意改革,国内呼声也重,太后心有顾忌,先放手让康梁等人进行改革维新,当她从中看出维新派和洋务派的矛盾后,就从容不迫的布置,维新改革也就跟着完蛋。谁说谭嗣同找袁世凯商议进行逼宫兵谏不是太后刻意逼出来的呢,只是袁世凯这人太过聪明,对形势看得非常清楚,才没有和康梁等人一起倒霉。”

徐锡麟听得愣了,口中反复念道:“维新失败,皇上被禁,不是袁世凯告的密吗?怎么会是这样呢,怎么会是这样呢?”

“维新改革失败的原因当然不是袁世凯告密的原因,再说袁世凯也是希望改革图强的,他根本就没有去告密,只不过在事发之后,袁世凯见机事后举报了逼宫之事而已,太后拿他做一个幌子而已。实际上是维新派严重触犯了以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人家早就做好了圈套让维新派和皇帝往里钻,即使袁世凯来得及带兵入京也撼动不了大局。”想起袁世凯的这桩冤枉,许正阳也不得不佩服慈禧的手段。

“事情居然是这样的么,我得好好想一想。看来我大清的维新改革比日本帝国要复杂得多了。”徐锡麟揉着太阳穴说道。

“国家改革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这里面牵扯到各方利益的再分配,最是复杂伤脑筋,我们光是想想就觉得头痛,更别说那些参与其中的人。康梁维新派没有政治斗争的经验,又没得到各方有力支持,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好了,今天就说到此为止吧,等会还要走远路回杭州去呢。”许正阳看看窗外,太阳已经挂上树梢尖了。

最新小说: 曹家逆子 明末工程师李植李成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我是游戏村长 解构诡异全文 诗仙小贵婿 重生三国当皇帝曹昂 假太监:女帝看破后,我天天被重用 炮火弧线 临安不夜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