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书院 > 都市言情 > 蹉跎人生路 > 第四十二章 水师营的来历

第四十二章 水师营的来历(1 / 1)

喻晋阳听好心的大娘给自己指出了两条路,他最后选择了后一条,那就走啊转吧。跟着人流,又进了隔壁的一家商店。进去一看,天啊,倍感亲切,铁锨镐头,簸箕扫帚,,庄稼地里用的,在这都能找着。

还有炉子烟筒,醋缸瓦罐,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床头床板,应有尽有,家里用的在这也都能备齐。

晋阳连连点头暗中叫好、好,确实很好。他抬头这看看,低头那摸摸,爱不释手,不忍离开,上下两层的转,转来转去,突然觉得心智清晰,妈呀,我找到北了,方向不知不觉的转过来了。

喻晋阳赶紧往外走,不敢再转了,要是再转了向,那麻烦就大了。出了门,晋阳回头看了下商店的门头,大大的固定了五个大字,‘刘胡兰商店’,他高兴自己糊里糊涂的逛了两个商店,心里暗谢那大娘,是您教我找到了北,谢谢啊。

晋阳转过了向,精神头十足,找到自行车,一边慢慢地骑行,一边看着街景。来到湟光十字大街,四角有商店有摊铺,比起大十字,这里要冷清的多。

放眼看往湟光十字以东,虽然街面有些商铺,但都是低矮的土坯平房,晋阳觉得没什么意思,正准备转身往回走,突然发现远处平房群里,鹤立鸡群的显现与其他建筑物廻然不同的白色圆顶。

晋阳好奇地骑上车子,直奔那里。

到了跟前,晋阳被眼前的宏伟建筑惊呆了,大门横匾上是“xn东关清真大寺”,晋阳顺着大门往里看,觉得这大寺华贵、壮观,虔敬透着神秘。他哪知道,这大寺几经历代战火的磨难,有着伊斯兰教徒对信仰的不屈追求,讴歌了人寺共存的宗教精神,才延续至今。

“东关清真大寺”,是x市一座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建筑,是qh目前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

该寺坐落在市区东关大街,相传明洪武年间,由明将军西平侯沐英,奏请朝廷恩准修建。

清光绪二十一年,“河湟起义”,被清政府镇压,清真大寺被拆除,只剩下几根柱石。

辛亥革命以后,马麟任甘边宁海镇守使,于民国二年五月,亲自“捐资为倡”,募集白银万两,重新在被拆毁的废墟上,修建清真大寺,一年后(一九一四年)完工。

一九一六年因大胜方位不正,又将大殿拆除,从外地请来工匠,测定方位进行扩建。四六年——四七年加修,四七年四月始告落成,已成规模。

新建改修的东关清真大寺,宏伟壮观,具有古老建筑艺术和伊斯兰特色。大寺正门,座南朝北,是一大两小的西式大门,高十米,宽十五米,门顶横匾上镶着金光闪闪的“xn东关清真大寺”。

该寺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寺正中是可容纳三千人进行礼拜的大殿,大殿两侧,是毗邻的两栋两层厢房,浑为一体,十分协调,这也是大寺的主体。整个寺中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涂彩描金,显得是那么艳丽、壮观华贵。

“xn东关清真大寺”自建成以来,就成了当地穆斯林礼拜和集会的重要场合,每逢主麻日和尔德节,附近和乡下的伊斯兰教信徒,纷纷来礼拜,少则千人,多则几万人,虔诚的祈祷,盛况空前。

晋阳看的惊奇,又觉得这清真大寺神奇,观看了很久,不舍得推着自行车向东走去,放眼远眺,除了平房还是平房,老远看到一栋楼房,这就是x市最高最现代的五层大楼——xn大厦。

转了一上午,晋阳觉得肚子咕咕的叫,问路上的行人,已是下午一点多了,他只顾着一路欣赏,耽误了回机关食堂吃饭的点儿了。

晋阳想起和平餐厅的招牌酥饼,口水直往外流,骑上自行,没有人形的一路狂奔。

从西门口到东关大街,这条就是x市的主马路,也是省、市的文化、宗教、经济、政治、商业以及人气最旺的中心。只要你用心的领悟,就会感受到高原多民族城市,给你带来谜一样的感受。

喻晋阳自从来到x市,心思都在工作上,虽然有时也忽的想起远在大连带着三个孩子的妻子,过着凄苦劳累的生活,自己离得远,什么忙也帮不上,经常感到愧对了颜轩。

家信倒是写的很频,可颜轩不识几个字,每次接到信,都要找人念给她听,求人写封回信,也是再三踌躇,不好意思张口,这样一来,总是接到晋阳的几封信后,才回一封,信中也是寥寥数语,报个平安。以致于晋阳写到动情时,一再控制自己的感情,弄得晋阳在信里,也不敢写些过分的体己话,怕念信的人看了笑话,颜轩脸上挂不住。嗨,心里的那一片真情,只能化作淡淡的问候。

眼看就要过阴历大年了,喻晋阳来大西北不过才几个月,单位倒是给了他探亲假,可想到自己来的时间短,还没攒下几个钱,来回花销不小,就跟颜轩商量,这个春节就不回去了,来年再说吧。

再说这年水师营入冬以来,气候比往年显得湿冷,大大小小的下了好几场雪。白天,颜轩和一些男男女女,在大棚温室的菜地里忙活,夜里娘三个吃完夜饭,包着被子取暖。

这天,房东李金花推开房门,打着哈哈进了屋,看到颜轩娘几个缩在被窝里,冻得还是瑟瑟发抖,快嘴的她不满的埋怨道:“老何嫂子,这是怎么说的,咱院子里又有烧柴,又是木柈子,你倒是拿些进来放锅灶里点着烧烧炕啊,你看把大人孩子冻得,啧啧,嗨。”说完转身出去了。

颜轩哪好意思拿人家男人费事巴力的从山里拉回来的烧柴,不吭不哈的拖回来就塞进锅灶烧炕?就是冻死,她也不会讨那厌。

李金花急火火的跑到院子,抓了一把引火柴,抱起一抱劈好的木柈,进屋撂在灶间,关上门,蹲下把火引着,塞了几块木柈,又在锅里添了半锅的水,呼呼的烧起来。

颜轩起初还以为李金花是在烧自家的炕呢,也没在意,可坐在炕上,腚底下越来越热乎,等她反应过来,一个高儿从被窝里蹦出来,跳下炕,连鞋都顾不的穿,拉开房门,赤脚跑出去,一把拉住李金华的胳膊,嘴里连声说:“乖乖,可了不得了,金花妹子,你这是、这是......”。

金华仰起头,假装不满的说:“这是、这是什么呀?老何大嫂,不是我说你,你这个人呐,只要自己有一点儿法子也不求人,碰到事一个女人自己扛着,也不给人找麻烦。嗨,你看看,天这么冷,就是你挺得住,俩孩子也受不了啊?快、快上炕吧,地这么凉,你连鞋子都没穿,要是冻出个好歹,我这不是在造孽吗?去吧去吧,我呀,一会儿就上炕,和你娘仨钻一个被窝,沾沾你们的光暖和暖和。”说完,对颜轩挥挥手,呵呵的直笑。

颜轩转身回房穿上鞋,出来就要拉金花起来,金花嘴一咧,半真半假的笑着说道:“嫂子,炕烧好了,你想再烧,我还舍不得烧柴呢,走走,咱们上炕喽,哈哈哈。”

两人把锅灶里的火收拾好,进屋关门上炕,拉过被子盖住腿,李金花看着杰敏,打心眼里喜欢他,双手捧起他那俊俏的小脸,笑着逗着他说:“杰敏,你看俺家娟子长的漂亮吗?你喜不喜欢,给你做媳妇好不好?”杰敏似懂非懂的眨巴着眼睛,盯着金花阿姨,一个劲儿的傻笑,逗得颜轩和金花哈哈哈的大笑。

颜轩用手捅了一下金花的腰,憋住笑说:“你这嘴呀,是咱水师营最能说的,我来这么长时间,还没发觉谁的嘴能说倒你,我算服你了,哎,金花妹子,我早就想问问你,咱们这一个兵都不见,怎么就叫成水师营了呢?”

李金花哈哈一笑,接着说道:“老何大嫂,你算问对人了,听我给你吹,哈哈哈哈,话说......。”

清雍正年间,一个三海关叫高勋的人,做了旅顺口水师的协领,想找一块风水宝地做营盘,一连几天,马不停蹄的骑马沿着一条大河往北走。来到一块高地上,勒马四下一看,禁不住连声称赞:“这是个好地方,好地方啊。”

李金花咳了咳嗓子接着说道:高协领派人找来当地一位有学识的教书韩先生,高协领谦恭的请教他,可这老先生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直到日头拖着余辉,就要下山,高协领他们要回旅顺了,韩老先生才问:“高大人,这个地方,您真的相中了吗?”

高协领长长的吁了口气,笑着说:“老先生,我耐着性子等了您一天,您可开金口了,这地方好赖怎么样,还请多多指教。”

韩先生笑眯眯的看着高协领,满意的点了点头,傲气的伸手指点着说:“大人,你好眼力,不瞒您说,这里确实是一块卧虎藏龙的风水宝地。大人请看,此地三面环山,东有二龙山,西有蟠龙山,北面是火石岭,岭脊上一左一右,顺着山势,高低错落,弯曲有致,形成两行怪石,卧在嵴领上,活像是二龙戏珠。再看这三面环山,像一道天然屏障,可抵御三面来犯之敌。您再往南看,那条又宽又深的大河,就是龙河,战船可借湍急的水势,直抵出海口,营房要是建在这里,居高临下,进可攻击,退可拱守。另外二龙山下有一个龙眼泉,清澈见底,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水势旺盛,水质甘甜,即可饮用,又可给停泊河港的战船补给。是一个天然的淡水战舰良港,嘿嘿,在咱北方,能找到这么个离出海口近的淡水港,还真不容易。”

韩老先生说到这里,看了一眼听着入神的高协领,略有歉意的又对高协领说:“大人,小民先前不说话,是怕你们在这里驻兵,骚扰当地百姓,连累乡民遭受兵灾之苦。可看到大人的兵马,不踏田地,不扰百姓,秋毫无犯,真是仁义之师,老朽我算开了眼。方才小民对大人不理不睬,多有得罪,还望大人海涵。至于是否在这建兵营,不要听草民随口胡言,一切大人定夺。”

高勋听后,心里抑制不住的高兴,再三拜谢韩老先生。

没过几天,高协领亲自督工,日夜赶造,很快就在蟠龙山下的高地上,建了一片方圆五里的兵营,盖了一千二百间营房,从此,这片无名的高地,便成了延传至今的水师营,营盘离旅顺口八里,离大连三十多公里,真是一个好地方。

高协领在乾隆年间,因为官清廉,忠于职守,精明能干,体恤百姓,皇帝下诏擢升了他的职务。

最新小说: 势不可挡 医妃倾天下元卿凌 都市医仙 重生之心动 官鼎 我自地狱来 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 天歌·三生不负三世 超级人生陈平江婉全文 天价萌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