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文弘复国(1 / 1)

抚北将军是什么人?

.dac$大$書$包$小$说

北营大乱的消息才传来不久,即便文弘知道君霖无事,北营大乱多半为骗敌人做出的假象,可抚北将军如真龙枕边的恶犬,毕竟长着尖牙呢!

如果单是一个抚北将军,文弘还不如何担心,君霖的本事可不是一个抚北将军能抵得过的!

他怕就怕,这条恶犬和外人勾结,在君度造反的要紧关头,即便不能拿君霖如何,也能将君霖困在北疆。等金陵城一切尘埃落定,百姓都信了君霖已死的谣言,到时候即便君霖回来,又还有几分优势?

这个消息从北疆传过来,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君度造反的时候过来。君度要是借机说,君霖已死。那旧都的臣子还要不要将君度当作反臣看待?

凤朝可没几个能当皇帝的尊贵人!君度隐隐已有大势,推举他至少可以迅速稳定皇朝动乱。

抚北将军是君度的人?

若是,那可真是拼了九族的性命,供君度上位了。若君霖真的死了,众臣哪怕不得已请君度登基,也不会饶了抚北将军。

文弘想了又想,终是扛不过担忧,拿出信物,给了温玉。让他带人快马赶到北疆,拿出信物,让所有忠心于文弘的人,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必须确保君霖和文乙的安全。

甄尔在当地经营多年,人钱物累积不知多少。文弘什么都不想要了,只想换他们平安。

如果温玉赶过去,君霖已经往回走了,那就一路上打点,保证安全的同时,也照顾好他们。

又有消息送来。

是宫里的消息。本来在封阳宫和张敬田对峙的君度,突然派人围攻了离西宫门不远的静心楼。

静心楼是君霖为收买人心,特意让大臣的子弟入宫读书的地方。为宫里安全着想,这些官家公子们,平时不许轻易出宫,只有一月下旬时能回家向父母长辈请安。君度造反时,他们都住在宫里,来不及逃走,后来宫门一封,他们更是出不去了。

“宫里来了个小太监报信,他说他是莫福公公的人。”

“让他进来。”文弘说着话,手下不停,迅速写了封简短的信。

小太监换了身王府里下人的装束,轻手轻脚的进来。文弘看他面容粗糙,手上有不少老茧,就知道这大概是莫福藏着的底牌了。

此刻能从宫里出来报信,本事定然不低。这样的人愿意长年做粗使差役,可见对莫福也是忠心的很。若非如此,莫福也不敢派他来王府报信。

“莫福公公跟奴才说,要是静心楼有异变,让奴才一定想办法出宫,将消息告诉您。他一定按您吩咐办事。”

文弘问他:“你可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事?”

小太监摇头:“公公没告诉咱。他说让奴才来报信,是让您心安。”

“他要是逃出来,你们在宫外可有碰头的地点?”

“有的,公公说他会逃出来,还说您要有什么吩咐可以跟奴才说,奴才会转告公公。”

莫福果然是个心细的。

文弘把信交给他,让人护送他出去。人刚走没多久,吹墨就进来,想要带文弘离开,去到更安全的地方。

虽然现下联系不上主子,可主子为了保护王爷留下不少人,足以将王爷行踪藏好,躲过君度和其他人的追杀。

“我不走。”

文弘细长的手指慢而有律地敲打在茶盏上,这声音似乎是沉闷的鼓声,敲打的吹墨心中不安。她上前一步,温柔的声音也带上了几分强硬。

“您必须离开!”

文弘抬眼看她:“吹墨,你是聪明人,应该明白就算君霖给你留的人再多,你现在也奈何不了我什么了。”

“王爷!”吹墨也急了,“奴婢只想要保您平安。您也为圣上想想,您若是有个什么事,圣上该多难过!这些年来,圣上难道不知您暗地里的动作吗,圣上任您发展自己的势力,不也是为了您的安全吗?不管如何,您的安全万万不能有失。”

“是,我当然知道。”文弘的眼神柔软下来,吹墨吹溪虽然是君霖的人,但对他也是忠心耿耿。君霖对他,那就更不必说了。“我只是想告诉你,不必再多做什么,安心听我吩咐便可。”

吹墨还想再劝,可话到嘴边,也知道多说无用。文弘是那种平时可以什么事都不计较,一旦认真起来,谁也不能更改他的主意。

论实力,别说她了,恐怕京城许多掌兵权的武将都不一定能比过王爷。

她心里一直有个疑惑,现下金陵城这般,正是人心惶惶造反的好时候,王爷此时不站出来振臂一呼,还在等什么呢?

难道要等到圣上回京,或者君度坐稳了皇位,再冒头造反不成?

君度劫持了在静心楼读书的官家子弟的消息传出后,京城内更为动乱。若说之前还有人耐的住气,或等君霖消息,或等待局势明朗,按兵不动,现在也只能被逼着表态了。

除此之外又有消息说,君霖早就在与土邪城的战役中驾崩,死前曾留下遗诏,要传位给君度。抚北将军已派人送遗诏入金陵城,眼看着不出几日便能到。

这次的谣言传得十分可信,把君霖是如何战死沙场的描述得非常详细,从北营大军在泥石流灾难中折损了个七七八八,到君霖带着残军被土邪的队伍包围,最后如何被砍下头颅,以及临死前如何写下遗诏,如何命人突破重围将遗诏送出等等,丝毫没有漏洞,由不得人不信。

再加上君度将此当做是最后的杀手锏,几乎让所有暗藏的“钉子”都开始发挥作用,引着身边的人相信君霖已死。

一时间,金陵城完全变了天。不少原本还忠于君霖的人,信了君霖已死后,要么彻底死心,不管君度是否属于犯上作乱,都决定奉君度为主,免得皇朝刚立不就便起了内乱,再者,也能救回在宫里读书的家族中的子弟。

还有些人看不上君度作乱,哪怕君霖死了,孩子落入敌手,他们也不肯向君度臣服,但到底灰了心,决定不再管这摊子烂事。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旧朝的世家。君霖对他们也算器重,傅温采回到朝堂后,又隐隐将他们拧成一处,因此在朝堂上也守住了自己的一片地。

这些人对君霖感情没那么深,又怕君度忌惮他们,所以既不会想着忠于君霖而放弃权势富贵和自家子弟,也不会维护皇家血脉正统而助君度登基。

君霖驾崩的消息还没传来时,他们的心思可能还没那么活。君霖一死,君度又不知脾性,摆在他们面前的只剩下了一条路,就是造反。

君度这会哪里顾得上他们,能把旧都的人心都笼络好了,就已经十分不易了。

再者,对于这些旧朝的降臣,他本就不赞同君霖的处置方法。养虎为患的事,他可不干。斩草除根,顺便收拾掉另一个隐患,才是他的风格。

就在君度迅速拉拢了一大批旧都臣子,马上要接手遗诏,“顺理成章”登上天下之主的宝座时,世家终于反了。

他们造反,在君度的预料之中。他立马联系张敬田,要张敬田以皇朝为重,先放下敌意,两人合力将造反之人收拾掉!

他以为张敬田也会和其他人一样,听到君霖死讯后,不管对他有多不认同,都会以大局为重。

但他不知道张敬田对君霖又哪里只是一份忠君之心?

他有意示好,甚至把一些关在水榭阁里,素日跟张敬田有间隙的宫人砍了脑袋,派人给张敬田送去。张敬田也不傻,一口答应和解,愿意调动禁军和御林军退出宫外,先对付叛军。

君度自然一口答应。

张敬田又说外宫门被封,不知是谁的人,不肯放他们通过,此刻不宜乱起冲突,多方树敌,而且张敬田在宫里的人也不多,要尽量减少损失,不如让他的人从西宫门出去。出去之后,他才好和自己的大队伍汇合,到时解决了叛军,回头再来看看守宫门的队伍到底是敌是友。

西宫门虽然离君度所藏身的封阳宫近,而且也是君度最后的安全退路,但此刻君度早已被形势冲昏了头,认为张敬田一定会在旧朝贼子和他之间,选择他这个有着尊贵血脉的人。毕竟张敬田平时就很看不上这些贰臣。

于是他稍稍调整封阳宫护卫的布局,确保不可能有人突然冲进来杀到他跟前,就让张敬田带着人往这边来,并打开了西宫门。

文弘再次收到消息的时候,莫福已经成功带着所有孩子逃了出来,并通过报信的小太监,顺利躲藏到了文弘的势力庇护下。

“张敬田带着人到了西宫门,并不出去。他一面让人封了门,一面派人四处泼油点火。他从宫里一路过来,肯定都留了人,那火势一起,半个皇宫一起着了,竟是要把皇宫西侧全烧了,要把封阳宫烧个干净。”莫福心有余悸地向文弘说起他逃离之前的情况。

“我按您的吩咐,找到您的人,想办法联系上了吴峥,他看了您的信物后,就带着人反了张敬田,护着我和小公子们从西宫门顺利逃了出来。”吴峥正好被张敬田派去封锁西宫门,少了不少麻烦。

安顿好莫福,文弘立刻派人四处宣扬君度已被烧死在宫里。他的人从世家贵族到底层贩夫走卒都有,数量远超君度的暗钉。皇宫的火还没有半点颓势,金陵城就人人都知道了君度被烧死的事情。

三人成虎,到处都是君度的死讯,且皇宫的火烧红了半边天,人人都瞧得见,这可比遥不可及的君霖战死沙场的消息,更让人信服。

金陵城又乱了起来!

和莫福碰头的事,文弘没避开吹溪和吹墨。吹溪听莫福把事情说完,追着文弘问:“您怎么有把握救出那些孩子呢,吴峥是什么时候归顺您的,您知道他会被分去守西宫门,万一莫福和吴峥没把孩子们救出来,那些孩子会被烧死吧?”

“平时圣上做什么事,都要向你们解释清楚?”文弘懒得回答。

他自然有把握救那些官家子弟。本来让那些孩子去静心楼读书,就是他和君霖精心商量出的一招棋,怎会让他人拿来祸祸!更不必说,文乙也在那里读书,他怎会不留条后路?

即便西宫门出不来,莫福也可以走他给出的另一条路!

当然最好是有吴峥护着,能让这些孩子万无一失的出来。

他让人把所有孩子一一送回去。吹墨忍不住进言:“为何要送回去?这时候正是人心惶惶,您有这些人在手,也好控制局势。”她倒不是鼓动文弘造反,只是局势太乱,无论如何,都要护着王爷的安全。

“你真是白跟你家主子那么久了,一点他的精髓都没学到!”文弘叹气,怀念起君霖在身边的日子来。吹墨学到了君霖的狼性,却学不到君霖那种给别人一刀还能让人对他感激涕零的本事。

此刻如果君霖在他身边,根本不必他步步算计,不,或许根本不必他操一点心,这事就能圆满解决。

吹墨说的或许有道理。像君度一般,把这些孩子握在手里,迫使别人归顺他。但那只是中策。

如果换做君霖握有这样的棋子,他一定会想办法让这些棋子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且君霖虽狠,对孩子却是能尽量不伤害便不伤害的。这不只是收买人心。

文弘不但让人把孩子一一送回去,还让人捎去了话。

他告诉那些对君霖死忠的臣子,君霖并没有出事。而他会联合几个世家,派出人马支援北疆,同时还会派几批人手到各地整肃人心,不使各地因群龙无首而出现暴动的情况。

如果这些人想跟着去,他文弘欢迎。如果想要留在京城,他文弘也不阻挠。

这些大臣大多都是武将,跟着君霖从战场一路拼杀过来。闻言,聚堆商量了半宿,决定大部分人跟随出城,一来可借助力量出城,四处调动兵力,支援主上也好,回来护卫金陵城也可,总比在金陵干坐着强。再者世家遍布各地,总要派人看着,防止他们联合造反!

还有些人留下来,看金陵局势随机应变。他们在金陵城内本就没有兵马,大多数武将再带上自己的属官一走,金陵城内属于他们的势力基本就空了。

还有些为了孩子或者其他原因已经依附君度的人,文弘一面派人继续加深他们对君度已死的认知,一面暗暗施压,迫使他们归顺自己。

对于金陵城的世家,此刻几乎都已经举起了造反的大旗,不管出于什么心思,都已奉文弘为主。文弘让人送回他们的子弟,又得到了不少人心。

两日后,皇宫的宫门仍然紧闭,消息半点没往外传。金陵城的局势却早已明朗。

金陵城门被打开,张敬田在城里的御林军,大多是官家子弟,各家一召唤,好多都不知所踪。剩下的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心又散,根本不堪一击。

很快除了守在外宫门的那股势力,金陵城几乎都已经在文弘的手中。

郑何方王等几个家族将龙袍送到了王府门口,奏请文弘复国。当文弘的威望值达到一定程度,根本不必文弘做什么,他就是众人心中追随的王了。这个时候哪怕文弘说“不”,也由不得他了。

文弘一直没开府门。

君霖留在金陵城的人,急的就差上房揭瓦了。一开始他们担心护不住文弘的安全,怎么突然局势一转,本该楚楚可怜的小白兔露出尖锐的獠牙!

不断有人询问吹溪吹墨怎么回事。两人也没想到事情发展的这般快,只能不断地往北疆送消息。

让他们安心的是,不管文弘走的是哪步棋,城里有多乱,文弘都没动他们,甚至他们当中有人被君度抓起来的,也被文弘给救出来了。

这说明在这位王爷心中,他们主子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而且金陵王府的府门一直没开,这说明什么!众人心里还是有点小期待的。

然而没让他们高兴多久,金陵王府的大门就被撞开,金陵王被众人“胁迫”着强行黄袍加身了。

文弘推辞了一番,就又称帝了。

在大门被撞开之前,文弘舍了十幸运值,通过坑爹看了看君霖和文乙。当时已二更,文乙已经睡下,君霖还在和人商量事情,因为声音放的很低,文弘也听不太清,尽管如此,君霖还是不断地往床上看,并做噤声的动作,让人不要扰到文乙睡觉。

明明就很疼爱文乙,平时还老绷着个脸,让文乙又害怕又崇敬。

文弘有些眼热。

我知道你想要什么,放心,还会给你。

凤朝的旗又重新被插在金陵城家家户户的窗前。

抚北将军八百里加急的几个驿卒拿着圣旨进城,一路无阻,然后就看到家家户户挂着凤朝的百鸟旗,眼一翻差点没背过气去。

文弘让人把他们拦了下来,严刑拷打,问出了北疆此刻的情况。抚北将军确实反了,还想方设法偷了君霖的金印。这假圣旨上盖的是真印,因此只要君霖不自己站出来,谁也不能证实这份圣旨是假的!

只要这份圣旨公布于世,君霖已死的消息就会更为可信,而君度也会得到更多的追随者。

“派人假扮他们,带着圣旨闯外宫门。”

“为何要把圣旨送出去?”方争田不解,“要是君度未死,这圣旨泄露出去,以后必将埋下祸患!”有了这份圣旨,君度的号召力就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只要君度一日不死,这份圣旨的威力就会一直存在!

“君度和君霖多半已经死透了,不差这一份圣旨。”何西南打断他的话,“我倒是赞成皇上的做法,君度一日不确定生死,就是我们最大的威胁。”

何西南的想法说到文弘心里去了。君度要是死了,宫里早该乱了,该有人跑出来才是,不会宫门紧闭。要是没死,为何金陵城局势大变,君度还能沉得住气龟缩在宫里?

要果真没死,那他到底在宫里酝酿什么阴谋。金陵城局势变化这么大,他就一点都不着急?

拿圣旨去试探君度,这点大伙都同意,但大多数都反对拿真的去。文弘却满不在乎,就让人拿真的又如何。

他有底气,活着的君霖就是他的底气。

几个死士带着圣旨往皇宫快行,到了外宫门被简单盘问几句,就被放进去了。

文弘等了一天,宫里一点动静也没,没有任何人拿那份圣旨出来说事。何西南他们都有些按耐不住,只道是君度已死,众人大喜,纷纷提议要文弘立刻攻打皇宫。

“还是要再派人探探。”文弘还能沉得住气。他总觉得君度只靠着追随他进宫的那些兵马,和一个抚北将军,就敢突然篡位,有些难以理解。尽管君霖离开这个时机确实让人心动。

会不会还有什么王牌,能让君度退守宫中有恃无恐?

文弘的担忧并没能让何西南等人的急切心情缓上一缓。他提出外宫门的不明势力,众人也不往心里去。无论金陵城局势如何变化,守着外宫门的人一直沉住气,就是不出手。这股势力在他看来并不简单。

然而这些家主们此刻只想着尽早确定君度的死讯,重回皇宫,号召天下。他们瞧不上这股势力,之前也派人打探过,应该只有三四百兵力。

虽然不敢说打探的准,但金陵城满是耳目,君度带进去多少人,他们都清楚。这股势力大概是从御林军里分流出来的,人自然多不了。而且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往宫里走,要是人多,他们岂能不知道不警惕?

三四百人守着个宫门,不算少了。可跟着文弘复国的世家们,尽管能拿出手的兵马都是些自家子弟和偷偷豢养的护院打手,但对付三四百人,人数上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

众人定好了夜半三更发起进攻。五更不到,就有人往王府报急信。

“何将军带我们一路杀到汉中门,没想到那里竟然藏了上万人精兵!我们不敌,死伤大半。”

“不可能!”张楚茂声音都有些抖了。他们杀进宫里的虽说也有上万人,可他们此刻都是临时凑出来的人手,遇到强敌哪里敌得过。

“宫里怎么可能有上万精兵?即便真的有,怎么会不与君度、张敬田交手……难道、难道这些是君度的人?”

文弘点头,应该是了。外宫门露出来的三四百人,或许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君度有这么多兵马,根本不必退守宫里,他躲起来,甚至故意造成被张敬田烧死的假象,是为了什么?

在等那份圣旨过来,好更加名正言顺?或许,还在等他们造反,好拿着圣旨号召天下,顺便师出有名地除去他们这些威胁!

但是上万人是如何进的宫?

“求助啊,坑爹。”文弘呼唤系统,决定牺牲点幸运值,闹清楚状况。

“皇宫下面有个地宫,君霖在进金陵城前,是君度带人攻打皇宫,当时他就发现了这个地宫,偷偷往里面蓄兵。”

那时还在打仗,每天失踪一些人压根引不起怀疑。那地宫有流水穿过,顺着流水往上就是后山,并没有露出地面的部分。君度就通过流水往地宫送食物,又陆续往里蓄人。

“等等!”文弘猛地站起。

张楚茂几人吓了一跳,就见文红脸色青了不少。

“马上召集人马,立刻撤出城外。浮华山说不定还有兵马,君度就等着我们全部暴露,他好内外夹击一举除掉我们。”

“浮华山?”

文弘点头。君霖曾在浮华山遇大火后,就派人封山,好让树木恢复生机。浮华山和宫里的后山其实是相连的,不过因为山势绵延,一个在宫内,一个在城外,中间都是皇家猎场,很多人都忽视了这点。

如果君度从后山运人,那么浮华山肯定还会藏着不少兵力。

他们要是不尽快离开,以他们的实力,很快就会成为君度登上皇位最荣耀的垫脚石!

“皇上,不好了。何将军他们恐怕都出不来了……”满身是血的小兵跑过来报信。

紧跟着的是守城门的将领:“东城门遭到猛烈攻击,属下已封死城门,但攻势太猛,恐怕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出去的时候,文乙还只能让人抱着上马。现在君霖给他打了个特制的三层马镫,他已经能自己爬上去了。

他们带着土邪的俘虏,几个叛国的罪臣,本就浩浩荡荡。一路上又有不少人投奔,有的见了他痛哭流涕喊着“救驾来迟”,有的一脸愤怒说文弘忘恩负义,要他重新夺回金陵城。但在这之前,还是要回到原来的国都,整合兵马,相信对付复国不久的文弘,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没有他们皇朝男儿铁蹄踏不平的地方!

君霖也不回什么旧国都,直奔金陵城。众人惊讶要拦,君霖只说,他倒要看看那个凤朝的皇帝敢不敢让他进城。

路上半点阻拦都没有。众人想的重兵守着关卡、路遇埋伏什么的,一件都没有发生。

而且越靠近金陵城,就越好走。吃的也好,住的也好。那天下了大雪,立马就有人拿热水把路化开,生怕他们走的慢似的。

一行人就这么顺顺利利地进了金陵城,凤朝的皇帝大开城门,并且站在城楼上满含笑意。他们的主子君霖,竟然就单身下马,回身从轿子里抱出了孩子。

来了来了。对呀,这就是他们的杀手锏。拿孩子威胁反贼!主子真是太明智了!

然后他们就看着反贼高兴地冲他们挥手,主子就抱着孩子登上了城楼,再然后,他们就看到了一家三口热情地拥抱在了一起。

“……”

两边的大臣都是惊讶,之后愤怒,然后冷漠。

君霖被尊为太上皇,文乙被封太子。他们一家三口都是帝王。

说起当时造反的事,面对君霖的怒气,文弘一点都不脸红。

“你都不知道,当时我差点就被君度杀的全军覆没了,吓死我了。”文弘一边语含埋怨,一边偷偷挪了挪膝盖,企图从棋子上挪开,被君霖瞪一眼,又乖乖跪回去了。

“你要是不造反,吹溪吹墨肯定能把你送到安全的地方。你自己找死,还有脸怪我没保护好你?”

文弘厚着脸皮辩解:“我不想的,是他们逼我造反。我府门是被他们硬闯开的!”

这话说的,连“坑爹”都替他脸红。“啧啧。”

“闭嘴,还不是你说威望值太高,不造反会反噬。”文弘用意念和系统交流。

这锅坑爹不肯全背:“其实说到底还是你自己对君霖给出的信任不满意。从一开始你就想着当权臣,想着手握势力,想着在你和君霖的关系中得到能让你心安的指挥权。我只不过在旁边吹了吹风而已。”

不搭理系统了,文弘继续跟君霖解释:“你当时生死不知,我想着你的天下不能让外人坐了,所以才最后答应他们要复国。我做的不对?难道你想让君度当皇帝,也不肯让我当?”

这般不讲理的言论,反倒把君霖逗笑了。其实他仔细想过两人的关系,也知道文弘一直以来的不安。他后来考虑过要把皇位传给文乙,好让文弘能心安些,所以才带了文乙出征,想把文乙培养成他的接班人,打上他的烙印。

把文弘留在金陵城,也是想看看文弘会不会真的造反。

收到文弘造反的消息,他是气,很生气。可是早知道文弘的小动作,真正到了这一天,再气也不会暴怒,不会想着对文弘如何。

他只是有些害怕,像是文弘之前处于弱势时那样,不安。怕有一天文弘厌了,不信任他了,两人就走不下去了。

无论怎样,他都不会放开文弘。

他要当天下之主,也是为了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没想到文弘还给他安了个“太上皇”的尊号,又让他摄政,又把兵权给他管着。大权还在他手里握着,只是他不可能再轻易地推开文弘了。文弘是皇帝,他是权臣,说不上势均力敌,也是强强对决了。

所以他想要的天下权势,文弘还是还给他了。

他可没文弘大方。皇帝让文弘来当,或许是对的。

“所以你到底怎么死里逃生的?”君霖知道文弘受不住了,把人拉起来,轻轻揉膝盖。惩罚还是要有的,不然说不定以后这家伙在床上都敢造反了!

很有眼色的文弘立刻委屈了:“当时我的兵马不剩多少了,很是狼狈。靠着你挖的地道,才躲过一劫。后来我的援军来了,君度还得意洋洋登上城门念你的圣旨,企图劝降,我就从他背后突袭,也给他来了个内外夹击!”

“还有,我能顺利登上皇位,也有你的功劳。”文弘揉着腿走到内室拿出一个盒子来,打开,里面存放着一份圣旨。

那是君霖很早之前就给了吹墨,让她替文弘保存的。上面写着,无论文弘做了什么事,都可免死。如果君霖有个万一,文弘可以登基为帝。

当文弘在地道躲着时,收到这份圣旨,满心的感动。本来他还对造反有所迟疑,知道君霖的心意后,倒是放心的复国了。

他不需要等君霖有个万一。他求一个安心的保障,君霖要掌控天下的权势,只要他当了皇帝,两个人的愿望都可以满足。

正是因为有个这份圣旨,让文弘的复国也变得像是接受禅位一般,更理直气壮了。也让文弘有了理由,说服凤朝的臣子,给君霖个“太上皇”当当。

至于君霖实权在握,凤朝的大臣再反对也没有,人家有兵权,闹起来,万一又被灭国了怎么办!

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君霖肆意出入宫闱,甚至天天留宿宫中,还不许他们家皇帝纳妃!

幸好太子已经有了。说起来,文弘治国的态度,还没有人家小太子端正!

不出十年,君霖的心腹也成了凤朝的臣子,百姓也不分曾经是哪个国家的臣民了。小太子一天天长大,终于有一天继承了皇位。

两个太上皇搬出了宫,成了天下最大的商人。据说,全国的金银有一半都要过过这二位的手呢!

最新小说: 我自地狱来 天价萌妻 势不可挡 重生之心动 医妃倾天下元卿凌 望眼欲穿 都市医仙 天歌·三生不负三世 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 岂言不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