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仁虽然记得几首着名的诗词,但第一他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朝代,不知道他所记得的诗词是否已经被前人做出来了,第二在这种学术考校中套用别人的诗词也是毫无作用的,不说根据题目,遍寻经典,破题解题,就是光限韵那一关,就将丝毫不懂诗词的贾仁给难住了。
如果贾政当场就出一个题目,叫贾仁当场作诗写词,那必然是过不了关的。好在贾政谙熟科举之道,认为诗词歌赋不过小道,对于科举正途毫无益处,于是只将两个册子拿出来分给贾仁和贾环道:“这是我费了好大力气才从礼部弄来的上届科举试题,里面有史论五篇,经义三道,八股文章题目一道。你们且拿去,不得互相抄袭,不得讨教他人,只能独自作答,限你们一日之内完成,明日这个时候,你们将此试题册子和你们的答案都交我来看。”
贾仁接过册子,心情顿时放松了不少。心想:“还好不是当场考诗词歌赋,要不然就惨了。只是出了题目拿回去做,这可就好办多了,凭借自己后世通过翻阅资料完成毕业论文的经验,这几道史论啊,经义啊什么的,还不是翻翻史书、经书,便手到擒来吗?至于那个八股文,我去找一篇范文,然后模仿一下不就行了吗?”
而与贾仁一脸轻松的神态恰恰相反,贾环接过册子却是一脸的苦相。贾环与作为现代大学生的贾仁不同,他是深知科举题之难的,既要饱读诗书,能在瞬间找出题目出处,了解题目立意,又要笔走龙蛇文笔秀美,引经据典内容丰富,还要含有自己的观点,且这些观点是当今执政者所认同的,最后对字迹要求也十分的高。所以在古代能考上科举是很不容易的,不仅要求应试者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书法上佳,而且要有广阔的心胸,伟大的抱负和确实可行的执政思想。总而言之古代科举选拨的是有学识,有抱负,又有思想的人才,现代的公务员考试与之相比那就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贾仁并不知道这些,以为只凭着自己那些三脚猫的翻阅功夫和抄袭技能就能完成这些题目,犹在暗自庆幸。
搞得贾政看了自己这个平时听到做文章就一副苦瓜脸的儿子的表现,颇有些意外,还以为最近贾宝玉肯定是暗自用功了,正在为得到表现机会而暗喜,心里便隐隐也有了丝期待,倒是真希望贾宝玉能作得上好文章,日后显身成名,光耀贾府。
于是贾政倒向贾仁投来几次颇为赞赏的目光,而狠狠的瞪了贾环几眼。
贾环心中暗恨,心想:“你得意什么啊,要论这作文章你不定有我作得好呢,这时候在父亲面前讨好卖乖,明日还不是要和我一样,做不得好文章,挨打遭训你又能逃的了?”
此时王夫人也开口勉励了几句,说:“我的儿,好好用心,作出好文章来,你想要什么我都奖赏你。”
这话自然只是针对贾宝玉一个人说的,而贾环呢,即使作出贾政欣赏的文章也只是能免一顿打骂而已,何谈奖赏?如果贾宝玉作不得好文章,说不定有太太和老太太照着,贾政还不敢打他呢,最后倒霉的说不定真就只有贾环自己了。
庶出和嫡出在这样的家庭里地位就显得格外悬殊了,贾环十分不平,心想:“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到时候如果我两个都作不出好文章,父亲只打骂我,而不打骂你,我定要争论一番。”
而此时贾仁想着贾宝玉房间正好有书房,里面古今书籍琳琅满目,想来找出这些试题的答案足够用了,而且正好也可以借此机会翻阅这个世界的历史,以便彻底了解自己穿越来的这个世界。
二人各怀心思,在贾政又叮嘱几句之后,便一齐退了出来。
还是方才贾仁见到的那个看起来不像是丫鬟的妇人替他们打起帘子,边打起帘子还边说道:“好好用心,你若作得好文章,你要什么,我也给你。”
贾仁心中疑惑,这话应该不是对自己说的吧?
果然听了这妇人的话,贾环便答道:“一定用心,一定用心。”
贾仁立马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贾环的娘了,怪不得看起来不像丫鬟,还真是自己那个便宜老子的妾啊,不过这个妾可不大地道,暗地里要害自己主子的嫡子呢。”
在古代,妾的地位其实比丫鬟高不了多少,尤其这种不知自重的姨娘,那更是没几个下人将她们当成主子的,心中或许还在嘲讽:“自己不也是从丫鬟过来的吗?还真以为自己就是主子了?”
赵姨娘,也就是卷帘子的这位妇人,贾环的亲娘了,平时不知自重,使得自己在贾府的地位低下,不但不知自省,反而认为这都是因为得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贾宝玉的缘故,众人将宠爱给了贾宝玉,自然就看低了贾环,母凭子贵,儿子都被下人看不起,何况是自己呢?于是背地里,母子二人经常想方设法的打击贾宝玉,以为这样就能提高自己的地位了。
贾仁见这二人眉来眼去的,不知道在想什么鬼注意,心中早已暗暗的提防起来,也不顾那母子二人私自里要商量出什么鬼伎俩来,便独自出得门来。
方出来,贾仁又见到方才那个让自己吃她嘴上胭脂的金钏儿,内心五味繁杂,既为她因被王夫人赶出去而死不值,也为之前的贾宝玉不敢在王夫人面前为她说一句话而感到愤懑,同时也为自己一定要改变她的命运而下决心。
金钏儿见贾仁两眼放光的看着自己,正要问他何故,却见贾仁突然向她笑了笑,带着一起来的两个丫鬟,一溜烟去了。
刚至穿堂门前,只见袭人倚门立在那里。见了贾仁回来,堆下笑来,问道:“叫你做什么去了?”
贾仁笑道:“准备好蜡烛,准备好宵夜,本公子今晚要挑灯夜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