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位铁血王爷来说,越来越多的事情不在自家的掌控之中,这种感觉非常不好。于是,多尔衮给闰孺流下达了一个命令,或许他也知道这是一个不容易达成的命令,可是,他仍旧如此做了。他希望,这一次,他的老伙伴,仍旧不会让他失望。
闰孺流轻轻的向前迈了一步。刚刚多尔衮的命令,多多少少影响了他的心境。本来高手对决,是不能有半点保留的。而今,多尔衮竟然让他生擒活捉这个对手。这个命令,不知为何,让他升起了一种悲秋的情怀。
算起来,他与多尔衮并肩作战,已经起码有二十五个年头了。这期间,他救过多尔衮的命,也受过几乎致命的重伤,是多尔衮倾尽全力,救回了他的性命。两个人之间,谈不上谁对谁有恩,只是已经升华到了一种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无需表达的感情。闰孺流终生在刀尖上打滚,这么多年来,今日不知明日事,所以一直都是孤身一人,从来不曾婚配,至于女人,则是街头买醉就可以有的一个生意伙伴,却从不曾真正有人陪在他身边。那些当年的老朋友,伤的伤,死的死,最后唯有这位哼哈二将还留在了多尔衮的身边。人们都说,哼哈二将,是有两条命的。
而今,闰孺流突然感到了一种英雄迟暮的意味。传说中有两条命的自己,现在到底还剩下几成的性命呢?自己也不知道。
闰孺流默默的迈出了一步,在出手前,他的最后一个念头是,无论如何,老兄弟的这个要求,自己也要替他达成。
叶士元看着对面的对手,丝毫不敢大意。哼哈二将闰孺流,虽说在中原声名不彰,可是叶士元知道,这个对手极为不好对付。甚至于说,让人无法对付。
不过,如今的叶士元,已经不是从前的他了。所以,对上这从前恐怕要退避三舍的对手,如今的叶士元并不感到如何的打怵,反倒心中是一种隐隐的兴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是,如今在叶士元的眼中,对面的这个强大的对手,只给他一种英雄迟暮之感。
二人交上手,两个人就再不会有半点闲情逸致去顾及什么私心杂念。
闰孺流一出手,就是刚猛至极的招数,而且一招一式间,丝毫不见他有所保留,看起来,每一招都要致人死地。他并没有使用兵器,用的只是他的两只拳头。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丁兆赟。可是,闰孺流长得虽然只是如同一个穷酸老秀才一般,当他动起手来,就完全是另外一份气象。
他的双拳,并不粗大,只是青筋暴露,显得瘦骨嶙峋。但是在叶士元的眼中,那根本不是两只拳头,而是两个随时会爆炸开来的炸弹一般。
闰孺流的双拳力道十足,足以开碑裂石,可是在其他人看来,却好似完全没有什么章法,甚至于看起来只是在胡乱的四处找不到目标的出击,倒好似眼睛不好用的熊瞎子一般。而叶士元则身法灵活飘逸,闰孺流打了半晌,连叶士元的衣襟都碰不到半分。
两下里比较起来,只让人感觉闰孺流好像一个失心疯发作了,而叶士元则潇洒应对,根本不费吹灰之力,胜利指日可待。
只不过,在张敬轩等高手的眼中,还有当局者的感受当中,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景象。
闰孺流的拳法,根本就不拘泥于一招一式,他打的其实是一种势。他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在打向叶士元,可是叶士元也不得不去应对。因为闰孺流正在勾动的,是一种真正的“大势”。
有四个字,叫做“大势已去”。若是被闰孺流完结这种大势,那么叶士元也许就真的要“去”了。
若是在平时的情况下,叶士元或者还可以用别的办法来打击闰孺流,或者干脆一避锋芒,待闰孺流的这“大势”的势头过去了,再行还击,也是一种良策。只可惜,如今的情况,完全由不得他选择。
只因为,这并不是一场公平意义上的比武。闰孺流摆明了,你叶士元走掉是可以的,避让也是可以的。那么,就让挥舞着“大势”的我,将那个身处一堆木柴上面的司水流点燃吧。让火焰之神审判她的罪恶。
所以,叶士元不得不硬着头皮正面应战。这样的战法,对于叶士元来说,并不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因为从内力深厚的角度来说,即使叶士元天赋异禀,外加有着奇遇,可是仍旧不会比沉浸了一辈子的闰孺流更强,或者说,只恐怕要弱上那么一些。本身他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弥补这种差距,可是闰孺流就利用了他的弱点,要逼他正面应战。
既然避无可避,那么叶士元也就不会再去逃避。
对方既然在造一个“大势”,那么除了“大势已去”之外,还有一个词,唤做“大势所趋”。
大势所趋这个词,是出自宋代,一个有些著名但是又不太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陈亮。
陈亮这个人,最有名的是他中兴复国的精神。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可是陈亮屡屡上书,直斥秦桧等误国殃民,力求北伐恢复河山。他的《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中有云:“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这,就是大势所趋的来处。而这句话,也应对了今天战局。
刚刚好,陈亮所要讨伐的,正是金国,而金国,恰巧就是大清的前身,刚开始,大清是以后金为称呼的,满族也是女真的后裔。
所以,叶士元所做的,并不是要与闰孺流直接相抗衡,他用的一个字,是为“引”。
你要用大力和大势来压我,那我就把它引走,就如滔滔洪水涌来,我并不单单是筑坝拦截,而是将你分流,分而治之。
闰孺流见叶士元不再退避,而是选择了正面迎敌,心内也是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