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率领着三千名属下士兵,应何进的征调,马不停蹄,赶奔京师洛阳。他们一行人到达黄河边上的时候,遇上了一些举家逃亡的富商,通过询问,董卓的得知京师发生了异变。虽然那些富商不清楚详细的内幕,但是他们描述京师战乱不断,宫廷燃起了大火,使得董卓大为着急。董卓心想,难道是何进已经等不及,和宦官开始交战了吗?
到达了黄河渡口小平津,董卓命令士兵去强征渡口的船只,要用船只搭建一座浮桥,让大军过河。
那些划船的船公一个个叫苦连天,董卓的士兵凶恶无比,二话不说,就要让他们交出船只。有一个船公就抱怨道:“这是哪来的混蛋啊,还穿着官军的衣服,做的都是强盗做的事情。和刚刚那些贵族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
说者无意,听者有意,这句话正巧被董卓手下的一名智囊听到了,这个智囊名叫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很受董卓的器重,通常他出的主意,董卓都是言听计从。
李儒听那些船公说起刚刚送一批贵族过河,就动起了歪念,他让士兵去搜船公的身上,要抢夺船公所得的渡资。
董卓的士兵是强盗,那么李儒就是强盗的帮凶,他不阻挡士兵强征船只也就罢了,还要抢夺属于船公的钱财。
很快,董卓的士兵就从那些船公的身上搜刮出了一堆的珍宝。
李儒好奇的上前一看,大吃一惊,对于珍宝,他可是非常精通的,船公所得的珍宝个个都是价值连城之物,不是普通富商所能拥有的。因此,李儒就起了疑心,他仔细的询问那些船公。
“告诉我,那些人是从哪个方向来的?”李儒问道。
“好像是从京师方向来的。”船公答道。
“那么他们共有多少人?”李儒又问。
“大概二百多人。”船公答道。
“哦?那他们没有车辆跟随吗?”
“没有。”
“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
“他们的穿着都很高贵,有些还是官军的衣服。”
“官军的衣服?和他们穿的一样吗?”李儒指了指董卓的士兵,问道。
“不一样,比他们的穿着要好的多。”
李儒听到这里,心中大概就已经判定,那些渡河的贵族多半就是宫里出来的。
“对了,你们听那些人当中,有没有说话比较尖细的?”李儒问道。
其他船公都摇摇头,只有一名船公说道:“我听到他们低声交谈的时候,有几个人说话的声音是比较尖细的。”
李儒大喜,急忙去找董卓。
“岳父,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啊!”李儒对董卓说道。
董卓正安排士兵准备搭建浮桥,见李儒来了,就随口答应了一声,问道:“什么好消息?”
“岳父,我打听到,宫里有人逃到这里来了,其中还有一些宦官,这可是岳父立功的好机会啊!”李儒说道。
“你能肯定吗?”董卓急忙问道。
“基本上可以确定,你看这些珍宝,除了皇宫里的重要人物,一般人都是收藏不了的。”李儒取出了一些从船公身上搜出来的珍宝,递给了董卓。
董卓对珍宝不是很在行,看来半天,也不知道这些珍宝有多珍贵。
“你的意思是,我们去把那些人抓住吗?”董卓问道。
“对啊,岳父这次进京的目的,不就是奉大将军之命,去铲除宦官吗?现在京师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宫中的宦官都逃到这里来了,我们正好将他们抓住,然后去见大将军,也算是一份功劳啊。”李儒说道。
“可是,万一我们耽搁的时间太长,错过了入京的大好时机,那怎么办?”董卓说道。
“京师已乱,我们这些人过去,不会产生多大的效果,大将军在京师统率十万兵马,如果大将军都不能解决,我们去了又能有什么办法?如果大将军已经解决了,我们去了也得不到任何功劳。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先把逃出来的这些宦官抓住,然后再进京也不迟。”李儒说道。
董卓相了一下,觉得李儒说的非常在理,就说道:“好吧,就依你之意,我们先去抓那些宦官。”
李儒问清了那些人离开的方向,和董卓一起,率领大军追了过去。
却说张让等人挟持了汉少帝和何太后,渡过黄河,攀上了北邙山,准备去往天狼城。
上山以后,汉少帝和何太后就走不动了,他们一个是十几岁的小孩子,一个是女流之辈,长年生活在锦衣玉食的宫廷当中,何时走过这么长的路?
张让等人是因为有生命的危险,害怕被京师追来的官兵给追上,即使再苦再累也得坚持,可是汉少帝和何太后,从离开京师的那一刻,就不愿意走路了。
何太后已经知道是张让预谋杀死了何进,明白了张让等人的险恶用心,不禁悔恨交加。如果不是她听信了张让等人的哭诉,就不会命令何进入宫,而何进也就不会送了性命。可以说,是她间接害死了何进,害死了她的兄长。
张让等人已经顾不得何太后有什么想法了,他们命令士兵强行拖着汉少帝和何太后,一路前行。
相比汉少帝和何太后,另一名皇子,陈留王刘协的态度要好的多,他跟随张让等人,默默的咬牙坚持,一声不吭。
到了北邙山,汉少帝和何太后就知道距离宦官们的目的地不远了,只要到了天狼城,宦官们就安全了,他们就可以利用皇上的名义,召集天下官军,进攻京师,那么宦官们就可以东山再起,重新控制朝廷的政权。
为了不让宦官们达到目的,汉少帝和何太后就在北邙山,死赖着不走了,他们借口双腿麻木,无法行走,故意拖延时间。
张让等人也感觉有些劳累,看着距离天狼城不远了,也就命令士兵暂时歇息一会,等恢复了体力再走。
为了以后的大计着想,张让等人还得好好照顾一下汉少帝和何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