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纸帘,可能很多年轻人还十分陌生,它是传统造纸业的一道工艺。窦浩干这活已经十几年了。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窦师傅的手艺在
“江湖”上不胫而走,吸引了一些纪录片导演的眼球。不过他们来来去去,大多走马观花。
唯有一位叫萧开如的导演,日复一日、如影随形地跟拍。时间一长,就连窦师傅都有些吃惊,问过他为什么,萧导神秘地一笑:“到时候我会揭开谜底的。”一晃两年过去了。
有一天,萧导突然对窦师傅说:“我在上海搞了个纪录片展映会,到时你过来吧!”窦师傅没有推托,如约来到演播厅。
他发现小小的演播厅居然高朋满座,更让他惊讶的是纪录片竟然记下了那么多的细节:到江西去寻找苦竹,到安徽去寻访土漆和乌煤,还有,到各地去寻找上好纸浆的原料青檀树……由于整个行业时过境迁,现在要找到这些原料,不亚于从星际中发现一颗行星,而他却在行业关系网中游刃有余……纪录片片尾,《喜庆丰收》的音乐响起。
萧开如用一个长镜头定格住拍摄与打纸帘的双重场景:晾晒好的宣纸像绢纱一样在竹竿上摇曳,阳光暖暖地打在场院空地上,窦师傅熟练地将打好的纸帘铺展开来,任由摄影机穿梭在古旧的作坊间……演播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然而,片刻过后,一阵掌声暴风雨般掠过。
萧导从前排站起,转过身,向在场的观众鞠躬致意。接着,他拉起窦师傅,激动地说:“各位朋友,你们面前这位就是纪录片的主角:窦师傅!当年,窦师傅对我说,178道工艺才能成就一张好纸。坦率地说,一开始我是不相信这句话的,为了验证它,我整整拍了两年。现在,我信了!”说完,他高高地举起窦师傅的手,做了个大大的
“V”字。是的,178道工艺,成就了传统的造纸术。故事呢,其实也是一样的。
它们口口相传,百折千回,散发着独特的口头文化的芬香。这里借用莫言先生的一句话,来吧,让我们都来做
“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