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结束之后,段素顺问道:“对了,不知宏光和宏修两位大师可安好?”方丈道:“多谢殿下关心,师父和师叔都安好。”段素顺道:“哦,那就好。这次我们来呢,还想顺便拜访一下两位大师,不知方便与否?”方丈道:“殿下和娘娘亲自造访,怎有不便?贫僧这就让人去通报一声。”段素顺道:“只恐扰了两位大师的清修。”方丈道:“不妨。师父和师叔知道是殿下和娘娘来访,定会出来迎接。”说罢便命一小沙弥进去通报。段素顺道:“有劳方丈大师了。”
这宏光大师是天龙寺前一任的主持方丈,几年前他将方丈辞去的职位,让他的大弟子接任,自己就在寺里清修。而那宏修大师却来头更大,他的俗家名字是段思英,是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的儿子,也是大理国的第二位皇帝,他即位才一年,就因生活骄奢淫逸,而引起满朝文武的极度不满,后被其叔父段思良逼迫退位,到崇圣寺出家为僧。当时,宏光还是天龙寺的主持方丈,是他亲自为段思英剃度的。段思英出家之后,取了法号为“宏修”,成了宏光大师的师弟。现在,宏光和宏修是天龙寺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两位僧人,也是天龙寺的德高望重的两大长老。
宏修听得太子妃问及自己的往事,心中又是一阵感慨,说道:“往事不堪回事啊。”宏光道:“师弟,太子殿下是大理段氏的继承人,对于当年这一往事,是知晓了的,太子妃娘娘刚嫁进皇宫不久,对此定还不甚了解。太子妃娘娘将来是我大理国的国母,是该了解一下段氏这些往事。你不如就将当年之事说与殿下和娘娘听,也让他们年轻人了解一下当年的事实,以作前车之鉴,将来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宏修道:“是,师兄。那么,贫僧要唠叨了,还请殿下娘娘勿怪。”段素顺道:“不敢,大师请说无妨。”
宏光见师弟彻悟,心中倍感欣慰,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善哉,善哉,大彻大悟。去休,去休!才得悟道,莫要更入魔障!”段素顺夫妇心中均暗暗佩服宏光大师的睿智,齐声道:“大师金玉良言,晚辈受教了。”宏光道:“殿下、娘娘言重了。”段素顺道:“刚才咱们说到哪了?”宏光道:“适才殿下说到了他赵家的大宋王朝。诚如殿下所言,宋朝一统中原之后,极有可能会兴兵来袭我大理。他宋主赵匡胤是个野心极大之人,当然,他也是一个英明之主,当年制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中原的皇帝,现在正逐步统一中原。足见他赵匡胤不是个简单的人。殿下回去之后,可与皇上商议,我大理致书宋朝廷,要求通好,或可换取数年乃至数十年两国的相安无事。如此,当是两国,亦是天下生灵之幸。”段素顺道:“大师所言极是。回去之后,我就将大师的这个建议告诉父皇,请父皇尽快致书宋廷。”
段素顺夫妇回去之后,向父亲提了此事,得到了段思聪的同意。于是大理段氏致书宋朝廷,要求通好。但其时宋北方未定,无力顾及西南,从此大理地方政权数十年不与宋朝廷往来。
后来,段素顺继承皇位,成为大理国第五位皇帝,他果真碰上了宋太祖赵匡胤南征。不过,在出征攻打大理国的时候,遇到了阻碍,赵匡胤鉴于唐朝的失败,便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大理国得以保全。这是后话了。
宏光大师又道:“此乃外患。既有外患,亦有内忧。这内忧外患,都得考虑到才行呀。”段素顺道:“是,晚辈再恭聆大师教诲。”宏光道:“娘娘,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何想法?”高雪芝答道:“回大师,依妾身拙见,这最大的内忧,莫过于有人发动叛乱。”宏光点头道:“然也!殿下你说呢?”段素顺道:“晚辈亦赞同太子妃的观点。”
宏修道:“当年我父亲,也就是咱们大理国的太祖皇上,是得到了好友善巨郡城守高方的支持,并借助了东方黑爨、松爨等三十七部兵,攻入羊苴咩城,推翻了‘大义宁’的暴政,杨干贞败死,太祖皇上便即位为帝,建国号大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靠了三十七部的兵力相助,才得以成就大事的。我大理国建立之后,我大理段氏与三十七部举行了一场盟誓大典,就在盟誓大典之上,太祖皇上下令,免三十七部瑶役三年,还对三十七部施行了许多的优惠政策,于是三十七部首领纷纷表示归心,忠于我大理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