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盛京风云(三上)
不过王导的心里明白,始终支持赵炎的宁远众将是赵炎掌控军队的中坚力量,只要这些人在,即使出现了几个叛徒,那么赵炎依然可以调集忠于他的力量来粉碎叛乱。
特别是这次赵炎对这些人的处理,已经让辽国重臣完全的归附于赵炎集团了,王导心里已经是一阵的悸动,因为他明白,这次的事情之后,晋庭已经不可能完成渗透辽国的任务了,当然,就更不用说要取代赵炎,直接管辖辽东了……
现在的辽东已经不是可以颠覆的了,既然来硬的不行,那么就只能招安来软的了,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谢鲲,被关押在盛京的晋庭大臣、丞相王导的心腹谢鲲谢大人,估计赵炎心中对谢鲲是怀着恨意的。
很快,一员新的晋庭使臣坐上了前往辽东的海船,带着晋元帝的诏书前往辽东……
就在使臣向着辽东进发的时候,辽国的国内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首先就是“盛京三策”的出台,鉴于这次叛变事件的出现,赵炎决心要改组辽国的政权,分权和集权一起进行,不再按照晋庭的模式来设置了……
首先,在经济方面,在六部外设立太仆寺,下辖辽河屯田牧业局、黑水屯田牧业局、白山林业局、盐业局、渔业局和工务局、商务局、辽东钱庄等机构,专门负责屯田、牧业、林业、盐务、渔业、工场手工业、接管自豪门的店铺和通行辽东的钱庄……
太仆寺成为辽国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也是都察院和军机处情报局重点监察的机构,同时,在赵炎和陈浩若、韩宾等人商议后,辽东取消了原有的各种税赋,取消人头税,同时,辽东严格土地数量,禁止买卖,政府只征收按亩三十分之一的粮食作为税收,在辽河和黑水这两个屯田区,由太仆寺负责技术支持和最后按国家价格收购部分剩余粮食,种田农民不交其它任何税收和劳役。
而政府将收购的粮食和作为税收的粮食一部分做储备,另一部分则在市场上销售,满足日益发展的商人阶级的需求,牧场、渔场和林场则按此办理,政府借此一方面减轻民众负担,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扶植农业的发展……
在商业上,除开政府自己经营的产业,辽国也大力鼓励民众自己进行商业贸易,辽国推行重农不抑商的政策,除开钱庄外,政府鼓励民众进入全部的产业经营,但是在赵炎的要求下,政府掌握的产业也全部和政府本身分开,由各局聘请专人经营,由都察院和军机处情报局强力监督……
第二,在政治方面,赵炎决定调整以前的部门,辽王府内府,任命陈浩若为辽王府长史,岳布为辽王府司马,鲁平、阳裕、张敬为从事郎中,韩宾、陆卓远、段远山为军咨祭酒,赵平、王累、陈征为主簿,*、王浩、玄布大和尚为记事参军事,黄梦杰、钟炎、仲玄、哈齐儿、刘传等十二人为内府诸曹参军事,张离、刘群、崔濬、裴宪四人为典签,张班、孟卓、徐光、程遐四人为录事。
在内府设立直属南书房和军机处,招文武重臣入值南书房,设立了专门的区域和楼阁,商议国家大事,拟定政令的基本内容交中书省完善,同时,三省主官均为南书房协办大学士,而直属辽王的军机处,兵部负责行政领导,而作战训练由军机处负总责。
辽王府外府,设立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分别负责政令的执行、政令的制定、政令的审核。
尚书省下设吏、礼、户、兵、工、刑六部、大理寺、太仆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内务府、都察院等十三个机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立,各自负责各自的任务,以此来完成整个政权的运作。
任命陈浩若为南书房大学士兼辽国政务总督办,总理辽国政务,韩宾为军机处军机副使兼北府军大都统,鲁平为尚书省尚书仆射、阳裕为中书省中书侍郎、张敬为门下省侍中,四人同时担任南书房协办大学士,任命岳布为军机处辽军都督,段远山为副都督,陆卓远为辽军关宁军大都统,冉瞻、哈齐儿为关宁军左右都统。
任命*为户部尚书、玄布大和尚为工部尚书、王浩为吏部尚书、赵平为兵部尚书、张离为礼部尚书、刘群为刑部尚书,王累为太仆寺卿、崔濬为大理寺卿,陈征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陈浩若兼任内务府总管,尚书仆射鲁平兼管翰林院,辽东名士杨安出任国子监、王鹤担任钦天监。
而在地方上,调整设立辽王六府,辽东府,驻盛京;辽西府,驻宁远;北平府,驻北平;黑水府,驻宁古塔;高丽府,驻丸都城;吉林府,驻龙城。
任命程遐为辽东府知府、徐光任辽西府知府、孟卓任北平府知府、崔濬为黑水府知府、张班为高丽府知府、张班为吉林府知府。
军机处下,设立关宁军和北府兵、千户军,关宁军由虎贲军和乞活军合编而成,拥有十六营八万精锐,北府兵则是地方守军和边兵,六府各一营共六营三万余人,而在盛京的北府兵则编组为北府京营四营两万人作为守军存在。
而千户军则全部编入大营,辽国设立宁远、北平、黑水、白山、龙城五个大营,宁远大营、黑水大营、白山大营与龙城大营各拥有四营北府兵两万余人,北平大营拥有六营北府兵三万余人,五大营拥有二十二营北府兵十一万人。
任命黄梦杰为北平大营行军大总管、段文鸯为副总管;任命钟炎为宁远大营行军大总管、段匹襌为副总管;任命杨杰为黑水大营行军大总管、王烈为副总管;任命刘传为白山大营行军大总管、杨开远为副总管;任命仲玄为龙城大营行军大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