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子是谁?僧人认得,她是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小姐。百度搜索(飨)$(cun)$(小)$(说)$(網)XiangcunXiaoshuo.com宗小姐自幼受家庭熏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梁园有名的才女。
她先是被墙上的书法所吸引,那字写得龙飞凤舞,俊逸不凡。看完诗的内容,更是佩服:谈古论今,感情如火山喷发,情景交融,一波三折,有愤世嫉俗之心未言放弃,分明是怀才不遇。
宗小姐盈盈一拜:“可不可以不擦,把它保留下来。”
僧人说:“这不好吧,恐主持怪罪。”
宗小姐道:“小女子愿出千金作香火钱,恳求保留这堵墙。”
那僧人喜道:“多谢宗小姐,我这就禀告主持,我们一定竭力保护好这堵墙。”
李白、杜甫、高适三人骑上骏马,背着弓箭,出发去梁园东北的孟诸打猎。时值深秋,动物肥美。秋高气爽,三人意气风发,骏马如飞。没多久,三人各有收获。
突然,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出现在李白的前方。李白纵马追赶,越追越远,不觉已和杜甫、高适分开。天气渐晚,李白到了单父。李白找了一家酒楼饮酒,还有两美人歌舞助兴。李白喝到半夜,犹不疲倦,写下《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一诗。
杜甫看到李白每天饮酒高歌,打猎赏舞,以为他已彻底忘记了从前的不快,暗自高兴。可到了夜晚,李白在床上翻滚,常常是大汗淋漓。杜甫方知自己错了,李白不过是强作欢颜,心灵之伤已深入肺腑。
杜甫、高适听到“千金买壁”的事,很高兴。
杜甫说:“也许美好的姻缘可以冲淡一切。”
高适道:“就让我们做一回月下老人吧。”
杜甫把“千金买壁”的事告知李白,李白淡淡一笑:“又来编故事骗我。”
高适道:“这宋州人都传开了,只有你还蒙在鼓里。”
为了让李白相信,高适还手舞足蹈演起来,杜甫在一旁配合。
李白道:“世间真有如此女子?”
高适道:“千真万确,要不要去见一面?”
李白说:“素昧平生,人家是一大家闺秀,岂可如此冒昧?”
杜甫道:“好啦,这事就包在我俩身上。”李白正要说什么,二人已出了门。
两人没费什么功夫,便找到宗家府上。宗小姐接待了他们。
杜甫道:“在下偃师杜甫,这位是我的好朋友高适。”
宗小姐道:“久仰久仰,我读过杜公子的《望岳》等诗篇,写得太好了。”
杜甫道:“惭愧惭愧,我们此次是来感谢宗小姐的。”
宗小姐奇道:“感谢我什么啊?”
高适吟道:“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宗小姐很高兴:“莫非墙上那首诗是高先生写的?”
高适摇摇头。
宗小姐说:“我知道了,一定是杜公子写的。”
杜甫说:“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我的朋友李白的作品。”
宗小姐喜出望外:“是大诗人李白吧?难怪写得如此荡气回肠。只是听说这位大诗人行踪飘忽不定,可惜未能一见。”
杜甫、高适相视一笑。杜甫道:“其实李白现在还在宋州,改日必亲自登门致谢。”两人满意而去。
两人回到寓所,杜甫说:“那宗小姐不愧是相门之后,仪表谈吐都不凡。她说很想见你一面,谈诗论赋。”
高适道:“你再不去,可有些不近人情,你不会是害羞吧?”
李白道:“看来我再不去,就不是人了。不止你们看不起我,宗小姐也会笑我扭扭捏捏,言行不一,我去还不行吗?”
李白与宗小姐见面,一谈就是几个时辰。宗小姐敬佩李白的文采,李白也觉此女子超凡脱俗,有过人之处。所谓君有情,女有义,两人互生爱慕,终成眷属,这是后话。
冬风寒,李白冒着风霜,来到齐州紫极宫,拜高如贵道士为师。经过一系列的繁文缛节,李白正式成为道家弟子。李白以为可以超然物外,了却尘缘,飞身成仙。李白写有《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
道隐不可见,灵书藏洞天。
吾师四万劫,历世递相传。
别杖留青竹,行歌蹑紫烟。
离心无远近,长在玉京悬。
李白回到东鲁,刘氏忍受不了清贫的生活,早就跑了。李白从亲戚家中接回孩子。
李白用玄宗的“赐金”修建了一座酒楼,常邀友人至,终日饮酒。李白还修了炼丹房,亲自炼丹。
春临人间,李白杜甫同游东鲁,过着“行歌泗水春”的日子。
天气渐热,夏季又至。高适杜甫邀李白同去济南。
济南郡司马李之芳是李邕的从侄,李邕时作北海太守。李之芳建新亭历下亭,诚邀齐鲁名士相聚。高适杜甫李白的到来,让李之芳很高兴,便安排其三人与李邕同席。
二十多年不见,李邕已是满头银发。李白、李邕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视一笑。
李邕吟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哈哈,果然没错!”
李白说:“实在是惭愧得委很,昔日少年,今已年近半百,岁月催人老。您老人家倒是老当益壮,不但名满乾坤,而且刚正不阿,让晚辈佩服万分。”
李邕长叹一声,讲起了自己曲折的经历:玄宗于开元十三年在泰山封禅时召见李邕,时李邕为陈州太守。玄宗夸其有宰相之才,李邕亦觉能胜任宰相一职,遂上书。张说恐被夺去相位,百般阻挠,结果是李邕未得升迁。今又为李林甫忌妒。
李邕道:“我已近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任他狐假虎威,我也不怕,大不了一死!”李白也讲了自己攀龙堕天的经过,大家唏唏不已。
杜甫道:“来来来,喝酒,忘掉这些不愉快的事。”众人纷纷举杯。
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六十八岁,早已名满天下,杜甫不过是三十多岁的后生,当时还不是诗圣。
但李邕独具慧眼,他已经预见到了一颗新星即将冉冉升起。可惜他终究没有看到。
李邕与杜甫把酒言欢,谈诗论史,还说到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这让杜甫十分心怀感激。就在这次欢宴中,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佳句。
大雁排成“人”字形,飞向天边。李白杜甫重游鲁郡。
鲁郡北边有一个叫范十的隐士,是二人在李之芳席上认识的。当时听范十说起他的栖身之所,二人就有意一游。今日路经此处,断不可错过。谁知道道路百转千折,二人迷了路。
二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径直往前闯,身上沾满了苍耳子。东奔西走,竟然奇迹般走到了范十门前,李白也不管小童的阻拦,大摇大摆走进去,大喊一声:“老范啊,你还不出来招呼客人?”主人一惊,认出是李杜二人,哈哈大笑:“你看你们,身上到处都是苍耳子,乍一看,还以为是被人追杀呢?”
李白道:“被人追杀也无妨啊,你这里如此隐蔽,就是最好的避难所,包管他们找不着。”
范十说:“好好好,欢迎欢迎,快来洗洗吧,又是汗来又是泥,都成大花猫了。”
少顷,主人端出新鲜的蔬菜,珍蔵的美酒,三人你一杯,我一杯,你一言,我一语,十分畅快。酒到浓时,李白躺在一块石板上,半眯着眼,吟道:“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壮志多苦心。”一直喝到半夜才休息。
白天,范十作向导,带李白杜甫二人四处观赏风景;晚间,纵酒高歌。李白杜甫同榻而眠。如此过了十多天。临别时,杜甫作《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李白有《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