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一支装备整齐,士气高昂的新兵从寿阳城浩浩荡荡出发,这般大的动静自然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围观的人群只看到领头的是一位年轻先生,神色淡然的骑在一匹骏马之上,长袖衣袂轻舞飞扬。
苏恒望着眼皮底下簇拥一起的人流,苦笑着摇摇头,本想低调出行,没想到最终还是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本想着偷偷前往丹阳郡,然后对那关山土匪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结果没想到还是背道而驰。
这般大的动静,就是傻子也会有所提防吧……
苏恒没有在想太多,这次能在三日内召集两万人马除了司徒家出了一大半力外,其他几位皇子除了最初的刁难外也在没有派人捣乱,毕竟是当今圣上亲自下得命令,如果三天内没有完成募兵任务,闹到上面,对他们也是不利的。
虽然都是新兵,可是在武风盛行的南门一带,却也个个孔武有力,胆大,不怕死。
因为时间紧迫,对于兵士的基本兵规都是由秦用之带着几个老兵在行军路上来讲解。
这次除了秦用之外,苏恒还特地带了靳锋铭暗中保护自己的安全,有这天网三剑客之一的顶尖剑客作为爪牙,苏恒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到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苏恒看了眼身旁的秦用之,后者一身白色亮银甲,手持红缨枪,腰悬长剑,威武不凡,问道:“秦将军,到丹阳郡大概需要多久?”
似乎第一次带兵出征,秦用之神色有些严肃,不拘言笑,恭敬回道:“先生,因为都是新兵,体力和耐力都跟不上,估计需要十五日之久。”
“十五日太久了,现在每拖一日,关山周边的平民百姓说不定就多一分危险,必须要加快行军速度。”听到秦用之的话,苏恒眉头紧邹,对于这次的剿匪之行,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趁机在关山一带将赵瑾瑜的名声打出去,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位九皇子,好为来日造势。
所以在苏恒眼里,这些普通百姓不在是普通平民,而是一群未来可能会拥护支持赵瑾瑜的民意。
看苏恒脸色不善,秦用之小心翼翼低头道:“要不先生,您动用才气灌输,某将代领三千人先行一步……”
秦用之至今还记得苏恒依靠着一手兵贵神速在白凤楼击败赵牧的场景,如今还历历在目。
不过才气灌输最多只能同时加持三千人,所以秦用之想自己亲自引领三千人作为前锋去打探下情况。
自古以来,才气灌输只能加持三千人这一弊端众人皆知,而且对使用者后遗症极大,可能还要休息个几日之久才能慢慢恢复,这也是为什么才气灌输都会到关键时刻才会动用,所以君王看到会使出才气灌输的大才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才气灌输的作用,而是他的潜力。
能顿悟才气灌输者,必定是阅历丰富,潜力无限的天下奇才。
只能三千人吗?
苏恒自言自语,声音很轻,没有人能听到。他一直没有尝试过才气灌输的最大限度到底是多少,如今听到秦用之提前三千人才想起,貌似确实有三千人这个限度。
试试看吧……
苏恒心里想着,然后回头看了眼大军尾角已经出了寿阳城的大部队后集中精神,心道,兵贵神速。
毫无预兆,苏恒感觉一股奇妙的力量在自己丹田内升起,然后从脑海中散出,和第一次使用才气灌输时那种感觉一模一样。
一张无形的巨网好像在两万大军的上空慢慢张开,越扩越大,然后两万将士只感觉自己身体内多了一股奇妙力量,源源不断,精神振奋。
秦用之感官也是极为敏锐,立刻发现了不止自己,整整两万大军都出现了一样的情况,有些吃惊的看着苏恒,咽了口沫,道:“先生,你这才气灌输居然能对两万人使用,这自古以来可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我怎么知道……
苏恒一阵苦笑,然后头脑一阵眩目,好像要晕厥过去一样,好在他咬紧牙关,强制提神,勉强止住了这使用之后所带来的后遗症。
“大军加紧行军吧,争取三日内到达……”苏恒就这么说了一句,然后有气无力的半伏在马背上,不再多言。
看出了苏恒的疲惫,秦用之点点头:“先生放心,不需三日,两天就够了。”
秦用之说完后便曳着马绳快马加鞭到最前方,吼道:“你们有没有感受到自己身体内的变化?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才气灌输,那只会对精兵和死士施展的才气灌输,现在给我使出你们的吃奶劲,全速行军!”
秦用之一向温文儒雅,很少像今天这样粗鲁狂放。
不过神州大地,不知道才气灌输的还真没有几人,这两万新兵早已感觉到体内的变化,在加上苏恒的身份,也猜到了这八成就是那传说中的才气灌输,一时间士气大振,毫不犹豫,跟着秦用之,快马奔腾起来。
两万人,超越平时十倍的行军速度,好像一道急涌而来的潮流在大江中发出猛烈的冲击,日行千里,不过如此。
“冲!冲!冲!”
不知何时,两万大军整齐一致的喊着口号,不知疲倦,心神振奋,一股用不完的力气在疯狂行军。
偶尔围观的路人在官道上看到这只飞驰而过的大部队都会下意识的停下脚步,目光呆愣的望着那旗帜飞扬,一瞬而过的一排排身影,这速度,还是人吗?
……
丹阳郡,紧靠于京都寿阳,虽比不上京都的繁华昌盛,可却也多了丝田间风味,这里多是山丘湖泊之地,大小群山数千,多是景色如画之处,吸引了无数游历民间的名家大师前来游返。
也正是山林纵横,平原之处极少,加上不是太过富裕,才造成了匪患严重,经常会听到路过的富商或者普通平民被打劫这一消息。
PS:这章是补昨天的,稍后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