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玺苦恼着,心里不由暗暗地骂着汪几道,对李瑶却分外的有了好感,打定主意李瑶的致仕折子他无论如何也不准,但只要汪几道敢再上一道致仕的折子,他就立刻准了汪几道辞官回乡。
汪几道也的确是呆不下去了。
这次左以明有赵啸、李瑶和赵玺的支持,他辞官是迟迟早早的事,只是他辞官之后该何去何从,这却是个大问题。
他在位期间,可是得罪了不少的官宦。如今他要回乡了,还不知道那些人会怎样的对待他呢!?
要不,他移居别处?远离江南?
这念头一起,他就再也没有办法抑制。
可这天下之大,他应该往哪里去才好呢?
西南,郭永固早已和他翻脸,何况郭永固并不是个心胸宽广之人,他若真的进蜀,郭永固虽不会伤他性命,却也不会礼遇于他。
李谦,那就更不可能了。
他不暗下毒手都算是好的。
当初逼迫姜宪离京,李谦始终把这锅盖在他的头上。
镇国公那里,那就更不可能了。
他不可能去那等苦寒之地。
汪几道愁白了头。
赵啸却勃然大怒。
李谦派了手下到福建销售船只,他原想着靖海侯府在福建经营多年,又是当地豪族,世代镇守闽南,那些能买得起船的大商贾多多少少要仰仗靖海侯府生存,就算李谦的船卖得实惠实用,那些人也未必敢向李谦订船。
他想的的确没错。
闵南没有谁敢买李谦的船。
可跟着姜宪嫁去了李家的那个刘冬月,却像投入福建船运的一块大石头,弄得水花四溅——那些海运商贾纷纷派人委婉的表示,天津卫船坞那边的船性能更好,价格更便宜,问靖海侯府能不能也生产出一些像天津卫船坞那样的船来。弄得靖海侯府的管事不停地写信来问他该怎么办?
他虽然得了一份从工部那里弄来的造船图,却觉得家里的船销得很好,暂时不需要,并没有去仔细地看那图纸。
可见这图纸还是该拿给老师傅研究研究。
他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势暂时压制住这些商贾的小心眼,可商人逐利,时间长了,总会有人铤而走险。一旦闽南市场出现了天津卫的船,就会像星星之火有如燎原一样地烧起来。
赵啸气得面色通红,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教训教训家中的族老,免得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择手段,像他和贤妃曾经议过亲的事也能随随便便地当成筹码传出去。
想到这里,赵啸心中不由地一阵烦躁。
怎么李谦就没有这样的苦恼?
他在前面杀敌立功,旁边有美眷相伴,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也始终在一旁帮他……
赵啸决定派个人去吓唬吓唬刘冬月,让刘冬月赶紧回京去。
只是他刚刚把这件事吩咐下去,赵玺就派了人来请他进宫。
赵啸回房去换了官服,出来的时候遇到了他的心腹幕僚。
看见他的样子欲言又止。
赵啸知道他要说什么。
赵玺这样羞辱他,靖海侯府上下都同仇敌忾,一个个气得要死,偏偏他这个做侯爷的却无动于衷,如今府里肯定是流言四起,幕僚想提醒他,又怕他听了会不高兴。
“没事!”他不由拍了拍那幕僚的肩膀,低声道:“那些都是私事。只要公事上皇上不糊涂,其他的事就算了。何况我并没有看中那家的闺女。”
幕僚苦笑。
国事家事。当然是国事在前家事在后。
但愿赵玺不是个糊涂人,知道靖海侯府对他的忍让。
赵啸在御书房见到了赵玺。
赵玺满脸喜色,看见他就递了个奏折给他,道:“镇国公世子爷的捷报!”
赵啸直皱眉。
上次镇国公要攻打高丽,汪几道就把那折子给驳了回去。他要是没有记错的话,镇国公府这两年至少写了三份折子,没有一份通过的。
哪里来的捷报?
赵玺看着他有些不高兴,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姜律和赵啸差不多的年纪,据说年轻的时候还经常被比来比去的。如今姜律立了战功,赵啸肯定会不高兴的。
可是他高兴!
不由道:“有高丽人扰边。姜世子正好路过那里,顺手就把高丽人设在鸭绿江旁边的寨子给灭了。这也算是今天的又一个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是李谦把庆格尔泰给打得请求和谈了。
赵啸不悦地皱了皱眉。
这个时候,姜律去鸭绿江干什么?别看这边是盛夏,可鸭绿江边却依旧很冷。姜律还碰巧遇到了高丽人的寨子!
他笑道:“是啊,这可真是有点巧!”
偏偏赵玺并没有听懂,他还在那里高兴地道:“镇国公世子爷还向我请战。说只要给他两年的时间,他一定帮我拿下高丽,献给我做生辰礼物。”
这是要献俘吗?
献俘就要到金陵来?这会不会是姜家想重返庙堂的试探呢?
赵啸不动声色地问赵玺:“皇上准了吗?”
“当然准了!”赵玺毫无迟疑地笑道,“我又没有粮草兵器给他,他若是能帮我打下高丽,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想他的先祖,好几次想把高丽打下来,结果都在这样那样的原因下而迟迟未能如愿。若是在他的治下打下了高丽,他以后就算是见到列祖列宗,也不会害怕了吧!
请神容易送神难。
像姜律那样的人,你给点阳光他就能抽芽长大,更何况是得到皇帝的支持呢?
赵啸笑道:“等到姜律打下了高丽再说吧!”
当年举全朝之力都没能拿下高丽,现在就凭镇国公府?
他并不看好。
不过,这让他想起另一桩事来:“庆格尔泰那边,怎么样了?”
赵玺闻言不由眉飞色舞起来,道:“李谦真不错!庆格尔泰同意退后五百里,除了大同,还在甘州等地开设马市。”
退后五百里,那就回到了草原去了。
也就是说,庆格尔泰答应了互不侵犯了。
这才是奇功吧?!
李谦立下这等功劳,以后史书上提起他,都要浓墨重彩地写上一趣÷阁。
赵啸一时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情,只听见自己轻飘飘地道:“那西北的三十万大军呢?”
既然鞑子答应了不再入侵,那些兵权是不是也可以收回来了?
“姑父说,那些鞑子很狡猾,从前也和朝廷签过合约,结果没过几年就旧态萌发了。”赵玺笑嘻嘻地道,“所以他还是暂时执掌西北的大印两年,等到鞑子那边真的没有战事了,朝廷再派人去接手不迟。”
亲们,今天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