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开始,长孙顺德和长孙无傲,便开始到长孙将军府霹雳堂来练武。
练武的孩子从以前的五个,增加到七个。
再加上观音婢经常跟长孙晟同来,八个小孩子在一起,就会生出许多故事。
蛇无头不行,人多了就得有个头领。
这样办起事情来,才会有个主见。
一个人加入一个团体,都会自动在这个团体中,找寻自己的位置。
遇到两强,或者多强局面的出现,为了确立首领地位,相互之间的争斗是再所难免的。
在首领的位置被一致认可之前,争斗就会一直继续下去。
其中的强者,为争主导地位,就有可能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来壮大自己的声势。
直至有一个人,核心地位得到毫无争议地确立。
在长孙顺德加入之前,李世民已经在原有的五人中,初步树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他才华横溢,武艺出众,为人豁达,富有亲和力,天生就有领导者的气质。
而且,他还是观音婢膜拜的偶像,得到她的鼎力拥戴。
长孙鸿、长孙湛和长孙渐三人,在府中辈份低,又都是庶出。
虽说是不曾自甘轻贱,父辈也都建功立业,出去都是豪门世族子弟,任何人都得高看一眼。
但是,在封建礼教主导的时代,庶出的子孙,在家族中地位还是要低一些。
在豪门世族之家,讲究的是嫡庶、辈份。
在嫡庶和辈份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孩子们的自信心难免会受到影响。
长孙无忌和观音婢,与长孙鸿三人相比,既是嫡出,又是长辈。
在心理上和社会环境上,长孙鸿三人就甘愿接受他们二人的指使。
这是社会现实使然。
接受现实,一切都风平浪静。
不接受现实,在成长过程中,就会不断面对无数的挫折与羞辱。
就拿长孙无逸来说,在朝是官居五品的鹰扬郎将。
因为是庶出,在家就得低调做人,不然就会被家族所不容。
他还不能与家族进行抗争。
因为家族是他的根基,失去了家族,他将会一事无成。
所以说,长孙鸿兄弟三人,只要和长孙无忌和观音婢在一起,他们三人就会自动处于从属地位。
长孙无忌是秀外慧中之人,温文而雅,不愿争强好胜。
观音婢和四兄长孙无忌不同,从小便有天生的领导才能,很会掌握控制每个人的方法。
虽说她年龄小,长孙鸿兄弟三人却对她唯命是从。
因些,只要观音婢支持李世民。
长孙无忌、还有长孙鸿兄弟三人就会跟着支持。
长孙顺德加入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双头蛇的局面。
刚一开始,长孙顺德还不太在意。
但时间长了,他发现长孙晟不在的时候,其他几个人都是在李世民的指导下练武。
有什么疑难问题,也请李世民帮助解决。
长孙顺德觉得,自己变得好像不重要了。
在长孙家族,长孙顺德是公认的孩子王。
和族里的孩子们在一起,他基本上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包括长孙无忌和长孙鸿三兄弟,以前都是听长孙顺德号令行事。
如今他却常常被凉在一边。
长孙顺德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心中暗暗产生了与李世民较量一番的想法。
人类社会提倡的是仁义道德。
但强者为王,依然是千古不变的生存法则。
人与禽兽不同。
禽兽之中的强者,靠力量和体魄的竞争。
而人类所谓的强者,并不仅仅是靠力量和体魄。
还要依靠智力,以及个人所掌握的有形和无形力量。
比如,权力、地位、金钱、社会关系等等。
长孙顺德在与李世民的较量中,优势并不明显。
从社会地位来说,两人都生于豪门世族。
长孙家族是北魏皇族,如今依然长盛不衰。
李家是关陇世家,是当朝皇上的表亲。
所以,两人的社会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
从这八个小孩子之间的支持程度来说,长孙无忌、长孙无傲,长孙鸿三兄弟,这五个人,基本上是两不相帮。
观音婢则明显偏向李世民。
所以说,长孙顺德与李世民的较量,实际上是长孙顺德,与李世民、观音婢两个人的较量,是一对二。
长孙顺德不是普通的孩子,不然也不会当上长孙家族的“孩子王”。
他不但有心计,而且善于把握形势。
他不想把彼此的关系闹僵,以免让其他几个孩子,觉得是自己没事找事。
他想一步一步来,逐步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
况且,如果自己和李世民闹出不愉快来,因为李世民外来是客,长孙晟碍于情面,责罚的肯定是长孙顺德。
谋定后动,长孙顺德决定逐步实施。
一天晚上,长孙晟因有公务没有回府。
李世民、长孙顺德等几个孩子自己在练武。
有的在练射箭,有的在练石锁。
观音婢和馨儿,让家仆在霹雳堂门前摆上几案,两个人在下围棋。
由于两个人棋艺相差悬殊,每次下棋,观音婢总是让馨儿几个子。
即使是这样,馨儿也往往是刚开始因让子占据优势。
过了中盘,观音婢总能将局势扭转。
在练武的七个孩子中间,李世民的武艺最好,基本功最扎实。
每当长孙晟不在场的时候,都是由李世民作技术上的指导。
练习射箭时,看到有人动作不规范,李世民就会主动上前,纠正不规范的动作。
其它几个孩子,因为技不如人,对于李世民的建议,都能虚心接受。
只有长孙顺德心中不服。
好胜之心人人有之,好胜心过强就会产生嫉妒。
还好的是,长孙顺德还没到嫉妒的程度,只是心理上不平衡而已。
他看到李世民一副教师爷的模样,心里总是有些酸溜溜的。
这愈加激发起了他的好胜之心。
今天,长孙顺德看到长孙晟不在,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他就决定借机打压一下李世民的气势,压一压他的风头。
长孙顺德将几个人喊到一起。
他提议道:“咱们练习射箭,已经练了这么多日,不如今日比试一下,看谁练得最好。”
其他几个孩子,并不知道长孙顺德心中还有别的盘算。
比试结果也不会分个三六九等,按此奖优罚劣。
所以,几个孩子对比试结果如何,看得并不重要。
他们都对比试射箭没有不同意见,一致同意比试一下。
长孙顺德定下规则。
靶距设十丈,每人射三箭。
年龄小的先射,年龄大的后射。
长孙无傲先射,三发全中靶心。
接着李世民射,也是三发全中靶心。
……
最后,长孙鸿射,同样是三发全中靶心。
这些孩子都是将门之后,射箭都有一定的基础。
再加上经过长孙晟这些天的精心指导,箭术都有很大提高,而且靶距也不是太远。
一轮下来,没有分出高下,每个人都是三箭全中靶心。
几个孩子看全部射完,成绩都是一样,觉得这样的比试没有任何意义。
那边,正在和观音婢下棋的馨儿,大概是没有专心用在棋盘上。
听到小广场上吵吵嚷嚷,偷偷观看发生了何事。
发现几个人正在比试射箭。
馨儿就对观音婢道:“三娘,你看他们在比试射箭。”
“咱们是不是过去看看,看谁射得最好。”
听说他们在比赛,也勾起了观音婢的好奇心。
她希望李世民能够露个彩,拿个第一。
想过去为李世民加油鼓劲,就赞同道:“好,咱们现在就过去。”
两个人来到小广场,站在旁边观看。
第一轮比完,观音婢看到比试结果都一样。
也看不出李世民射箭的技艺比其他人强,她心中不免也有些失望。
观音婢正准备转身回去继续下棋,听长孙顺德说道:“要不咱们改变一下比试方法。”
听说接下来还要比,观音婢就停了下来。
长孙顺德对另外几个人道:
“看起来靶距太近,看不出射的好坏,要不把靶距设成二十丈,如何?”
听说要把靶距设成二十丈,距离扩大了一倍。
几个孩子都没有信心。
他们用的都是六十斤的弓,拉满弓才能射二十丈。
这七个孩子之中,除了李世民和长孙顺德,能轻松拉开满弓。
长孙无傲连弓都拉不满。
长孙鸿、长孙无忌、长孙湛和长孙渐,也只是勉强将弓拉满。
如果是勉强将弓拉满,动作就会变形。
顾着拉弓,就顾不着其它动作。
因此,除了长孙顺德,另外几个人参加比试的积极性不高。
长孙顺德却认为,这正好是自己露一手的机会。
他想着,李世民只不过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肯定也不会射到二十丈的距离。
所以,他坚持要比。
长孙顺德哪里知道?
李渊是大隋有名的神箭手。
妻子窦氏,就是李渊靠射箭赢过来的。
说起这事,还有一段佳话,叫“雀屏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