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科举上品三人
郭嘉翻了个白眼,在这种地方被人跟小鸡仔一样拎出去,没有半点不好意思。
偶尔碰到相熟之人,还能笑着招呼。
脸皮之厚,城墙拐角尚不及。
时间紧迫。
张武手里提着人,嘴也不闲着:“两件事,如果我说完你还能笑得出来,我算你心大。”
郭嘉拍拍张武手背,示意对方放他下来。
整理下衣服上的褶皱。
随即道:“可是接下来我等所行之事凶险?”
张武点头:“还成吧,这段时间里,你最好将家中老母、妻妾迁往将军府,我已经跟昭姬打过招呼了,她自会妥善安排。”
郭嘉一笑:“可是与世家有关?”
张武啧啧称奇。
他最佩服郭嘉这点,分明啥都不知道,表现出来的样子,就好像他亲眼看到了一样。
“你进过神机营?”
郭嘉笑:“何须入营?随便一猜罢了。主公志向素来高远,科举制显然不是要在世家内部换个选才方式。我猜主公已经掌握了顷覆世家之物。”
“行,便算你猜对了。那你也该知道我找你是为何吧?”
“杀人。”
顶级谋士的脑子比猛将的刀还要锋利。
一旦乱起,张武总不好不问缘由一通乱杀。
而在挑人上,张武也考虑过。
曹魏五大谋主中。
程昱脾气太烈,贾诩明哲保身,荀攸更善兵事,荀彧谦谦君子。
唯独这郭奉孝,行事肆无忌惮,唯利而谋,没有半点慈悲心肠。
而且两人关系最是要好,配合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当然,等曹魏二代谋主彻底成长起来之后,诸葛亮也挺合适的。
那小子也是个面善心黑的主,表面君子,实则下手拿捏不讲半点情面。
二人一路行至王府,书房中,教化推行之法已被曹操整理完毕。
屏弃耳目之后,三人密谋一番。
张,郭便在王府住下。
三人同屋分床而眠。
颇有一番桃园三兄弟的即视感。
两日后,朝会临。
天将亮,很多公卿大臣立在德阳殿中,哈欠连连。
厚实的步子自殿外响起。
众人转头,发觉魏王竟着一身甲胄,夸剑而来。
其身侧所伴之人,并非是往日典、许两员虎将。
而是大将军张武,太常郭嘉。
二人也不入列归位,而是随着曹操一路登高台,最后立在了王座之后。
张武亲自拱卫
这已经是很多年前,曹操才起家时才能见到的场景了。
而且,大将军充到护卫一职,显然不合常理。
怕是要变天了
“吾等拜见魏王。”
曹操安静的坐在王座上,漫不经心的整理着袖甲。
“科举已毕,传三位上品考生登殿。”
这是先前就定好的。
科举与教化两位一体,真想埋了世家,缺一不可。
而作为第一届科举中的佼佼者,便是千金买马骨中的典型。
只有他们居高位,天下人才能看到希望。
如果说科举制下的优胜者才是什么伍长、营校。
那么世人参加科举制的积极性便会大打折扣。
曹操这般吩咐下去,张武也来了兴趣。
三位上品之中,他只知其二。
一为甘宁甘兴霸,一为曹真曹子丹。
这第三人是谁,他还真没打听过,正好趁此良机观察一下。
宫人唱喝绵延至宫门,甲士再齐声传喝,片刻后,三人登殿。
其中着甲的二人自然是甘宁、曹真。
另有一青年男子,二十五六的年纪,蓄起了短须,一身玄黑色的外袍。
进退得度,见礼得仪。
张武大眼一瞧,系统便给出了答案。
姓名:法正
武力:
统帅:
智谋:
政治:
技:1.观时:见识长远,不乏一时之利,每逢做出选择当即,智谋临时+2。
2.兵较之长:智谋长于军略,测算军事时,智谋临时+2。
法正?这厮不应该是刘璋麾下谋士吗?
旋即,张武哑然失笑,暗骂自己脱线。
一来,法正法孝直乃是扶风郡人,非是蜀人,便是就近而仕,确实该投曹操,而非是属地刘璋。
二来,法正技1为观时,做选择时智谋还
如今天下形势这般明朗,即便是个傻子,也该知道怎么选。
蜀地是好,然不占天时。
至于地利?那要看谁去分析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于偏安一隅胸无大志之人,蜀地自然是个好去处。
因为道路艰难,易守难攻,益州内部确实鲜有战乱。
可对于雄主来说,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入蜀难,出蜀同样艰难。以为根基放眼天下,不拖个三五十年断无可能,因为那道行军路线,实在是太难了。
再者,刘璋其人不缺仁德,但他身上和汉初元帝有同样的问题。
烂好人!
刑法不明,御下不严,宽厚绰绰有余,雄断谬之千里。
这样一个君主,你在他麾下任职确实会很舒服,因为无论你犯下何等过错,都有可能不被问责。
这往往是世家门阀最喜欢的主公。
可真正想一展抱负,就算了吧。
因为这种人往往最乏进取心。
你让他窝在蜀地治蜀或许没有问题,但你想他出兵争夺天下?
想都不要想!
君不见蜀地屏障汉中,迄今为止还在张鲁手中。
门户尚且不扫,谈何一扫天下?
所以在法正看来,刘璋显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不然,历史上的法正也不可能伙同刘备入蜀夺权。
盖因为在那样一位主公手底下,实在是看不到任何希望。
只等外面的世界打出个大小王,跟着投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