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的西属撒哈拉,突然来了一个披着一头黑发的中国女子,她在那里没有亲人,艰难的条件,困难的生活,差点儿让她绝望,却依然热爱那里。还好,她有她的丈夫荷西,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写出一篇又一篇文章。她是三毛。
曾经三毛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可在我读完了她的书之后,她和她的文字却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读三毛的第一本书,是《雨季不再来》,她的有些荒诞的青春,然后是《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梦里花落知多少》,一本接着一本,总是愿意去读,就是倾尽了零花钱,也要把三毛的书捧回家来。三毛慢慢影响着我。我的文字有点儿偏向三毛的风格;我本来最讨厌旅行这一回事,而沙漠的环境又是极为恶劣的,但现在,我却又极期盼能像三毛一样无拘无束地浪迹天涯,最好能在沙漠里呆坐一天。
每个人作文的心里,都有一个远方,都有一个沙漠,都有一个荷西,有一个那样美丽的梦,却无人真正去追求,只有三毛,到达了她的远方,又给了我们一个永远的梦想。
即使只是一个中学生,一个孩子,我们会有自己的孤单,当偶尔一个人在家外的地方时,捧着一本三毛的书,或许能找到远方和孤独的意义。
偶然间知道三毛早已去世,我惊讶极了,因为她是自杀的。那样明朗的一个女子,怎么会?极为讽刺,三毛一生流浪天边,却在台北狭窄的公寓里自缢身亡。也许,正是这种狭窄,让她绝望,告别这个世界。她出发了就拒绝归来,只留下一些清灵的文字,几首如《橄榄树》一般的歌,她潇洒地走了。
至于三毛的书中所写是真是假,早已不重要了。她的文字承载了我们的梦,在她的文字里,我们都曾真正地远行过,这就够了。
那些与三毛一起走过的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