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书院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代魏成蜀 > 第414章 迎劲敌仲权出兵,设伏兵痛击程喜

第414章 迎劲敌仲权出兵,设伏兵痛击程喜(1 / 1)

()更新时间:2012-12-06

第414章迎劲敌仲权出兵,设伏兵痛击程喜

这些年来,夏侯霸虽然一直没有接受汉天子的封赐,但是武艺却没有丢下。【百度搜索Www..Com会员登入无弹窗广告】时不时,他就打着张苞的名义到文武学院听听文院的战阵讲解,要么就是到演军场跟着那些学员较量一下武艺。

尤其是在武院的演军场中,他算是开了眼界。那些长兵短器的招式,把他深深地吸引住了。尤其是赵锤,一对单只超过五十斤的大锤在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将手中竟然如同轻羽一般,更绝的是那柄锤竟然可以勾上锁链,当成暗器使用。

这家伙一下子就被赵锤的锤法吸引了。日后,他打听了赵锤的授课时间,天天来蹭课,竟然将赵锤的飞锤之法练了一个熟练。

为了使用这飞锤,他专门走了一对二十斤左右的小锤,出征之时总挂在腰间,唤作流星锤。

此外还跟陈枪学了一套神龙利闪枪法,,一共十六式。这一套枪法是营统领以上级别将领都会的一套枪法,只是根据级别的高低和适用程度,有的学了其中的八式,有的学了六式,有的学了十式,只有团练级别的将军才有学全的。而他则全部偷学来了。

对敌交阵之事,他也通过文院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在不断地学习中,他进一步认识到汉朝的强大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着律法,偶,不!用文院讲得名词叫做体制的东西。这个体制,使得汉朝的官吏一心为公,使得汉朝的将军一个个都能有着其他侯国没有的能力。

这也是,他日后甘愿劝服老父亲归顺汉朝的一个主要原因。

正是因为近年,在文武院的学习才使他从一个莽夫变成了一个智勇双全的智将。

看着手中的军令,他看了看自己的参骑将军李学问道:“李参骑,莫非司马仲达兵马没有全部出征不成?”

李学,张苞介绍过来给自己的参谋,也是自己在文武学院学习时候的同窗好友。自己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不是一个冲动的人。

李学点点头说道:“将军,此番司马仲达派遣大将程喜引兵两万为先锋来攻我下邳!末将以为可先以奇兵袭之,然后再退守下邳不迟!”

夏侯霸看了看其他将领,又对李学讲到:“彭城方向可有动静?”

“还没有!”李学回答道。

“哎!”夏侯霸叹了口气,摇头不语。

游骑将军卓安赶忙问道:“莫非将军在担心司马仲达的大军不成?”

夏侯霸再次摇头,低声说道:“彭城没有消息,怕是我的那几位兄弟在阻挠董都督出兵呀!他们一个个都盲目自信,又苟安于世。但愿周毕云能够劝服都督,压倒我的那几个兄弟的意见!”

看来夏侯霸还是真的很了解自己的几位兄弟。

彭城,都护府内。

董渊拿着一封战报,“啪”的一声摔在了地上,连胜怒喝:“废物!饭桶!敌兵未至,岂可轻易倾兵出城?”

周伟、方夜、何般、庞会四人面面相觑。

愣愣的看着董渊发了一阵火,周伟才从地上将那战报拿起来,小心翼翼的看了看,随手递给了下手的庞会。

而方夜、何般二人竟然熟视无睹,目光恰似茫然一般。

庞会看完,赶紧起身,对董渊说道:“都督,此番正好是一个契机,慑服夏侯家一脉!”

好,老子本身就是要趁此机会,削弱夏侯一脉。你真是太好了。有你这样的下属,真是太好了。赶明儿,非得从周伟师部将你弄到我身边来不行!

董渊心中高兴,可脸上却一点没有显示出来,依然绷着脸,说道:“偶?如何慑服夏侯一脉?汝到说说?”

“张温、张绍乃是夏侯和的师兄,而其部下全部是夏侯家的老兵。此时,二人皆败。都督何不以统军不力之名,致其罪责?”庞会嘿嘿的笑着说道。

真没看出来,这小子有一个大老粗的老爹庞德?咋滴,他就长了一个这样聪明的脑袋呢?莫非就是因为庞德没有读过书,而他受了近十年的教育不成?

董渊心中腹诽着,嘴中却不得不顺着他说道:“不错!有道理,还可以趁势将那个团队纳入自己人手中管理!某先给你记下此功!”

庞会赶紧施礼,说道:“微薄绵力,岂敢居功?”

商定之后,董渊召集两大骁骑师八大将会堂于都护府大堂,把张氏兄弟的失败归于莽撞,更是将其称为上阵冲杀之才。

夏侯和等人见董渊竟然如此将,心中便以为这位都督还是很给夏侯家的面子。一个个都表示出来必须严惩二人。

董渊哈哈一笑,说道:“夏侯将军,不管如何张氏兄弟都是你们的人,某岂可重责?不过为了我军士兵着想,某便再遣团练,责罚二人为副将,降其俸禄一阶便是!”

夏侯和等人,这下子可就是有苦说不出来了。

于是,便有了前面庞会带着自己的族人庞元赴任的一个场景。

接下来,董渊有提到了司马懿不日便会进攻下邳一事。夏侯和依旧还是不愿立刻出征,再次谏言:“敌军此时并未出兵攻打下邳,我军妄动岂不空了后城?”

董渊这就不明白为何夏侯和为何不愿意出兵救援夏侯霸呢?原来,夏侯家分成了两个小的派别,一个是夏侯衡、夏侯霸,另一方则是夏侯称、夏侯和、夏侯荣等人。

虽然明面上双方都很和气,其实他们勾心斗角,争夺财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后来,夏侯霸、夏侯衡二人为了妹妹归了汉朝,这种斗争才没有了。因为没有了利益冲突。但是,夏侯渊投诚之后,这种利益冲突便体现出来。

董渊不明白这些内幕,但是他知道夏侯霸手中的兵力还是服从自己的,而不像是夏侯和麾下这些兵马,不听自己的而受夏侯和、夏侯荣兄弟的控制。

他虽然没有立刻否定了夏侯和的建议,但是委婉的说道:“将军所言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军定然要在下邳未破之前出兵救援才是。”

这样等于同意了夏侯和的建议,但是他却否定了夏侯和的言外之意。他这是明确的告诉夏侯和,哪怕是留下空城都要去救下邳。

因为家中各个人的利益,成为了各个争嫡的动力。在那个年代是很正常的,就像皇帝的几个儿子为了那个皇位争得兄弟成仇,刀枪相见,最后更是血溅当场的修罗场面,惨烈的不可忍睹。

正是知道了这些利害关系,夏侯霸才料到这件事情后面的故事。为了能够减轻日后守城的艰辛,他还是同意了李学的建议,与司马懿的先锋部队程喜在下邳城外三十里处展开了殊死的拼杀。

在鹰扬探马的探查信报中,夏侯霸掌握了程喜的进军路线,提前一步派出两个雄步团做好口袋,分别由卓安、李学二人统领;他自领两个机动营的骑兵出城迎击敌兵;而庞元、张温、张绍的雄步团则留守下邳。

可怜的程喜两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朝着下邳杀来。

忽然派出去的探马回来禀报:“报,将军,前面有敌军骑兵迎来。”

什么,敌军骑兵?没关系,老子又长枪兵!

“长枪兵!”他高声喊道,“列阵!”

长枪兵乃是对付骑兵冲锋的一个厉害的兵种。

长枪兵列好阵势,就等着夏侯霸骑兵前来了。

然而,却没有想到,骑兵没来,却迎来了一阵漫天的箭雨。

那些长枪兵,衣甲单薄,就如同是一个个钉在地上的靶子,被那些箭矢穿胸而过。一丈长的长枪根本无法用了格挡那些箭矢,他们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箭矢插入自己的胸膛,慢慢地感觉着自己的生命在渐渐的流逝。

“刀盾兵!刀盾兵!”程喜一面格挡着那些箭矢,,一面呼唤着刀盾兵:“快结成防御阵形,保护长枪兵!”

妈的,还保护个屁!长枪兵,差不多都成了刺猬了!就是没死也活不成了!

不过,刀盾兵还是十分迅捷的组成了一个用盾牌围成的防护圈,将那些将领和弓手、枪兵围了起来。

远处的马蹄声便随着箭矢的减少,越来越近了。

两旁也不失时宜的响起了喊杀声,程喜格挡开最后那支箭,放眼看去,却见两边竟然冲出了不下万人的兵马。

完了!被人包围了。

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被包围了。毕竟刚才的伏击,若是没有被包围,他还是可以带着剩下的兵马逃出去;可是这次连伏击带包围的,怕是损失可就惨重了。

越来越近的马蹄声,也在震撼着他的心。

看着有些惊慌的部下,程喜高声喊道:“兄弟们,不要慌,他们没有我们人多,跟我冲呀!”

言毕,他一马当先朝着来路冲了过去。

他的五员部曲任贤、孔仪、令狐绍、成何、国渊紧随其后,跟了上去。

挡在来路上的乃是卓安带领的二团杨堪部。

卓安,太上皇刘骞辽东起兵时九宫军中的刀盾兵提升起来的将军,也算是老资格了;只是那时候年纪小,不过十七八,如今已经是近五十的老将了,不过依旧是精神矍铄,勇猛不弱当年。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左手盾、右手七尺长刀。

见到几名魏军的将领朝着自己这边冲来,他策马迎上,挥刀便朝着那为首提着大斧的大将砍去。

程喜赶忙用大斧格挡。

二马错蹬,二人拨马便战在一起。

任贤、孔仪、令狐绍、成何、国渊被二团的团练将军杨堪、团副将高亮、团参将高振带着几名统领围住。

一时间便乱战起来。

程喜虽然勇猛,确实去意浓厚,并没有死战之心;卓安尽管老迈,却也尽施全力,刀盾相合,亦是有攻有守。

这一下来,程喜可就犯了嘀咕。

毕竟身后阵容已乱,自己的兵马处于被夹击之中,还是三面受到了夹击。尤其是下邳方向来的那些骑兵的攻击,也太牟利了吧!竟然借着冲锋的机会,冲入了自己兵马的腹地。

他急中生智,高声朝着任贤几人喊道:“任贤,你等莫要恋战,逃出去才行!”

任贤等人这才舍弃了杨凯等人,朝着程喜靠拢过来。

卓安毕竟老了,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他看着程喜等人从眼前冲过,急在心中,却也无可奈何,带着杨堪等人追杀一阵,见人家跑远了,也就返回了战场。

夏侯霸等人收降了战场上的魏兵,打扫了战场,便返回了下邳。

此战可算是大胜。一役灭敌长枪兵三千余人,其余步兵五千余人,俘虏五千余人。损失主要是卓安所部的二团,折损士兵一千三百人,受伤这超过三千;李学统领的一团倒是损失不过三五百人;而夏侯霸统领的骑兵也是无人阵亡。

程喜等人狼狈奔逃,等到了僻静之处,见没了追兵,这才差点麾下兵力。一查点,他好悬没有拔剑自刎。原来,他麾下五员大将竟然少了两名(令狐绍、成何二人不见了踪影),兵马不过三千。

三国之代魏成蜀414_三国之代魏成蜀全文免费阅读_第414章迎劲敌仲权出兵,设伏兵痛击程喜更新完毕!

最新小说: 逆天明末三十年 德意志的荣耀 大唐无双皇子李简 大宋晁盖是我爹 大明第一反贼 村里有个空间男[重生] 直播:我家猫咪会修仙 强极则辱 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大秦:赐死皇孙,我传国玉玺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