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iller是这个学期的课题研究项目负责人,他带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五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
课题项目计划里的内容很宽泛,一开始辛安甚至不知道Pro.Miller每周一次的讲座的重点是什么。
一个月以后,他才摸出点门道来。
比如对于教授组提出的研究电子商务的课题,Pro.Miller可能会讲他在亚马逊上买了一双鞋觉得很方便鞋子质量也很好,于是就结束了。
但两个月后,辛安要交给他的报告内容得包括亚马逊是如何组织货源、如何配送、它的争议解决机制是什么、它的市场痛点在哪儿、运营模式如何改进、它的美国竞争对手和海外竞争对手又是怎样甚至包括电商的发展趋势如何等等等等。
用辛安给他在FD大学的论文指导教授赵教授的邮件中说的那样“我快成了电商平台运营方面的专家了”。
这篇课题报告辛安在UCLA偌大的图书馆里用了二十多天时间没白天、没黑夜的查阅了一切能查阅的资料,甚至请John康帮忙去咨询了一些从事电商工作的专业人士。
最后Pro.Miller在评语栏里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意思就是不是很令人满意,给了个“B”。
当然,五个人里只有两个“B”,另外三个人是“C”。
在这次课题报告的研究中,辛安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果和经验的短板,就是在金融和资本运作方面。
Pro.Miller也恰恰是在这方面给他扣了分。
因为个人的意识和学识、经验不足,经验老道的人在课题项目研究架构搭建上就会看出项目研究水平如何。
所以,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里,百忙之中的Pro.Miller与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辛安一起喝了杯咖啡。
辛安讲述了自己创业的成功与失败,也总结自己对这次课题任务的得与失。
Pro.Miller对辛安的坦诚和真诚颇有好感,得知他是要跟自己r虚心求教,于是好为人师的Pro.Miller不久就给辛安列了有几页纸的参考论文和必读书籍清单。
他告诉辛安在美国不要只为了课题研究去看书、查资料,要多参加一些学术研讨,多跟人交流,同时也要学会独立思考。
UCLA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各种层次的讲座和研讨会,辛安去参加了几次后,觉得确实是眼界大开。
未必是每个讲座的主讲人都有多么精辟的观点和见解,但各种流派的学术交锋却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讨论。
现在辛安也养成了一边吃饭一边看报纸浏览信息的习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