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书院 > 历史军事 > 谋帝 > 第三章 分封藩王

第三章 分封藩王(1 / 1)

初生的太阳照亮了帝都,皇宫在红日的照耀下金璧辉煌。道路两旁的锦衣卫正像往常一样恪尽职守,殿门外的公公也如平日里那般守着大殿的大门,随时恭候着这帝国主子的召唤。这使人不得不感叹这帝国的恢宏气势,心中也崇敬万分。

奉天殿里,"正大光明"巨额大匾下的洪武皇帝头戴金丝蟠龙缮带冠,身穿金丝绣龙袍,神情中透露出恩情与威仪,果然一副帝王风范。

殿下,文武官员手持象笏分列两旁,个个颔首弓腰以示臣服,正是人臣之仪。

洪武皇帝看着这满朝的文武官员,心中十分高兴,没有人能威胁自己的皇位了,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不,不对。自己的皇位没有威胁了,但太子呢?自己百年之后,太子的皇位能否做稳呢?其他皇子,尤其是朕的第四个儿子朱棣会不会同太子朱标争皇位呢?"洪武皇帝看到殿下距自己最近的众皇子时想到。

在众皇子中,四子朱棣随自己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还多次帮助自己脱离险境。朱元璋建国称帝后被封为燕王,并且手握众兵,有胆有谋,实力最为雄厚,最威胁太子地位的首要人选。

这时的洪武皇帝自己也深感体力大不如从前,已经开始为太子打算了。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燕王朱棣,却突然发现自己的这个儿子天庭开阔、印堂发亮,双目炯炯有神,好似龙凤之睛,口大似有吞吐江河之势,身体雄壮有如龙凤之姿,不禁为之一震。

几十年来,他从未如此仔细地观察过这第四个儿子,现在竟大大地吃了一惊。"为了江山永祜,朕一定要想办法避免皇室操戈,一定要!"洪武皇帝想到。

皇帝的目光移到了皇长子,也就是太子朱标身上。只见那太子爷双目垂视手中的象笏,口角略带微笑,满脸的仁慈之相。是啊,如果说当今洪武皇帝暴虐如同当年的秦始皇,那么现在的太子朱标就善良地如同那时的公子扶苏。

洪武皇帝清楚地记得当年自己颁布那严酷至极的《大明律》和疯狂地屠杀胡惟庸和蓝玉的乱党时,太子是如何在自己的寝宫外长跪不起以至吐血晕倒。

洪武皇帝也曾亲自对太子说过,"朕治理乱世,采用严刑峻法,将来你治理太平世界要宽厚啊。"所以,当当年那些被四子朱棣收买的朝中大臣力谏"皇长子柔弱,无力担当社稷重任;燕王谋胆过人,是太子不二人选"时,洪武帝依然按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选定长子朱标为太子,并召告天下。

"儿啊,朕一定要力保你顺利继承大统。"洪武帝心中默默地对太子说到。

目光继续移动到其他皇子们的身上。皇帝心中平静了许多,因为这些儿子都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他们要不胆小,要不就是有勇无谋,没有一个能威胁太子地位,以他们的才学,当个王爷,永享富贵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

此后,洪武帝的政治中心将要放在皇室问题上了……

经过朱元璋对他儿子们的了解再加上自己长期的考虑和一些内政大臣的商量,他对他的儿子们做了详细的规划,终于决定了他儿子们的去向。说时与大臣们商量,经过了开国两大案,大臣们谁还敢全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按照皇帝的意思做罢了。

只有平遥县训导国子生叶伯巨上书指出藩王实力日后会逐渐壮大,数代之后恐怕会尾大不掉,不服中央朝廷领导,甚至会威胁朝廷,而到时再削藩,恐怕会酿成悲剧,汉代的“七国之叛”和晋代的“八王之乱”就是惨痛的教训,提醒皇上要“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然而,皇帝阅此奏章后大怒,竟然以离间皇室间关系,妖言惑众为由将其下狱囚死。

此后,更无人劝谏皇上不要行分藩之事了。

由农民起义领袖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为了确保朱明王朝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一方面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把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也就有了分封藩王,他把皇族宗室二十五人(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藩王,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意图通过他们来屏藩王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以与各大臣商议,封诸子于四海,各子应上报天子,下抚黎明,播圣恩于寰宇……”

按照圣意,从全国来看,这些封藩主要有两类,一是腹里,二是边塞要地。受封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地位相当高,公侯大臣进见亲王都得伏而拜谒,无敢钧礼。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并有军事指挥权,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万人。

在他的二十五个宗室藩王中,有九人被封到北部边关要塞,负责防御蒙古人侵扰,被称为九边王,这九为王爷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因为其责任重大,所以护卫甲士众多。

按圣意,燕王朱棣驻守北平,并可带甲10万,而驻守大宁的宁王朱权则带甲八万,革车六千,其他各个九边王也带甲甚多。九边王负责在边塞筑城屯田、训练将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

晋王、燕王等多次打退蒙古人的骚扰,屡次被圣上嘉奖表扬,被朝廷委以重任,在朝廷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军中大将也皆受其节制,甚至特授二王军中小事自行解决,大事才向中央朝廷报奏。其中尤其是燕王朱棣,由于功勋卓著,圣上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十分尊崇,俨然藩王之首。

经过各个藩王在自己封地的长期经营,地方势力愈来愈强大,俨然国中之国。

朱元璋感到自己分封藩王的举措意义重大,内安天下,外震夷狄,感到十分欣慰,以为从此便可高枕无忧。

然而,事情没有皇帝想得那么简单。经过"胡蓝之狱"的明帝国功臣宿已屠杀殆尽,元气大伤,国力已大不如前。这一局势的变化早已被北方的元人所重视,蒙古朝中正在谋划着一个阴谋……

自打蒙古人被朱明王朝打得退出中原后,昔日的元帝国从未放弃过进攻这物产丰富的中原王朝,他们这成吉思汗的子孙妄图恢复昔日在这广袤的欧亚大陆上所享有的不世荣耀。以元顺帝为首的这退居漠北的北元的皇族们依然念念不忘在中原的安逸奢侈的糜烂生活。是啊,已经入主中原近百年的蒙古人早已习惯并沉迷于这花天酒地的生活,比起飞沙走石、天寒地冻的蒙古老家的确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如今的元顺帝已不再如当年那么荒淫无道,他一反当之风开始整顿朝纲。首先,他便杀了那些当年随自己一起嬉戏的内侍宫女和那些整日逢迎自己,只知高呼"吾皇万岁"的溜须拍马之人。随后,诏告国内,举善讷贤,重振帝国雄风,并任用了许多能臣。

虽然之前朱明王朝不但进攻并迫使其北迁至漠北,但蒙古人的实力却并未受重创,反而其精锐的骑兵实力却在悄悄地壮大。

这一切都是元顺帝同那些能臣谋划的结果。他们将国中的老弱残兵部署在离朱明王朝最近的地方以向对手示弱,不仅使明军更加骄傲轻敌,也使他们放松对自己的谨惕,防守也更加松懈。而在距明朝很远的自己的腹地则加紧扩充军备。那里的牛羊遍地都是,骑兵的操练声震破九霄。边境的元军在示弱的同时,皇室也不断派人通过买通洪武皇帝的近臣来为自己说话,请求以纳贡并退居漠北为条件来换取自己的"苟延残忍"。

为了使大明天子真得认为自己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从而赢得实力恢复的时间,元顺帝竟不惜牺牲自己的次子一家。将蓝玉当年得意洋洋地俘虏元主次子全家并使明帝国上下欢舞一片时,疏不知这正是元人的一个天大阴谋,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笼罩在初生的明帝国的上空……

最新小说: 北宋小丫鬟 综后宫之如何成为帝王的白月光 我,恶女,只想造反 无敌六皇子 我!大秦五公子,开局卡普模板 你迎娶平妻?我带崽入宫当皇后 佐樱黑穿越成小樱 网游:我有怪物合成模拟器 偷听心声:女主请自重,我只是小反派呀 神油